第204章 活三公现世
推荐阅读:重生了,回到小县城当豪门、轮回乐园、逆天邪神、踏星、女帝攻略楚倾歌、万相之王、重生之最强剑神、覆汉、国潮1980、夜的命名术、
第204章活三公现世
这个李翔是真这么觉得,还是有诈?
但现在,李翔指出了一种尖锐的“事实”。
朝廷中枢的另一版故事似乎发挥出威力了,在广东新法要正式对赋役动刀的前夕。
在这一版故事里,大奸臣杨廷和首先是在遗诏里留下了漏洞,让皇帝因为继嗣和继统的问题陷入到对大位的焦虑之中。
因为要与大奸臣争夺权力,从此以藩王身份继统。看似在刚登基时把大奸贼狂踩了一顿,随后就被日精门之火烧了个透心凉。
这等刺驾大事,杨廷和居然不让陛下彻查?既然不愿意彻查,没过两年怎么又把有嫌疑的张太后亲弟弟们都砍了?
总而言之,一开始皇帝勤奋上朝、批阅奏章,后来朝会改成了每月只有那么几回。设置了御书房和国策会议想分权,结果反而自缚手脚。召回来的几个老臣,都被排挤出了国策会议,逼得皇帝只能直接娶阁臣的女儿为后,让国戚当大官。
这个过程里,又是迎景帝入庙、反复向天下人强调“陛下原本是藩王、不是正统”的这个认知,他杨廷和想做什么?
至于什么实践学和辩证法,这能是一个还没满十八岁的少年皇帝搞出来的东西?
毫无疑问,在李翔的笔下,皇帝从情感上、志向上、实际国事的处理上都被杨廷和这个大奸贼拿捏住了。如今,他只是处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可怜、弱小、无助状态。
这个时候李翔站了出来,说你别怕,像我这样的死士很多!
现在,奉天殿内外还真的有很多人神情莫名激动,期待地看着皇帝。
那么多不愿意旧制大改的人,衷心希望李翔说的是个真实的故事。
现在,似乎只需要皇帝发句话而已。
京营可是掌握在武定侯等勋臣手中的,已经练出了不小的规模,虽然还不知道战力如何。
但杨廷和等人手上,难道有什么令皇帝如此投鼠忌器的筹码吗?
莫非是张永?以前对正德八虎余孽表现得那么痛恨的杨廷和,为什么没有坚持对张永、魏彬、谷大用等人赶尽杀绝。
魏彬把勋戚都笼络进了皇明记的利益里,采办法之下,皇明记将来能赚到的钱简直恐怖。
而谷大用还去湖广做了镇守太监,湖广的藩王好像不少……
杨廷和看皇帝默不作声,不能不站出来跪下说道:“陛下,臣冤枉……”
他也没多辩驳,只说了这几个字,同时心里大骂费宏——皇帝他现在不太敢骂。
演戏演脱了吧!整这么大一出是干啥?这李翔是被谁忽悠傻的?
但杨廷和很担心这是旧党的将计就计:这李翔看似忠心不二的一出死谏,恐怕要把陛下想隐在幕后的局面撕破。
费宏是很清楚皇帝心思的,他不敢这么搞。可是旧党阵营里,也不缺真正的聪明人。
眼看广东真的要对赋役动刀,去年的岁入也不错,他们恐怕已经有所布局,不肯坐以待毙了。
实践学的出现,坚定了他们的决心吗?
他说的“臣冤枉”这几个字,是真的说得很委屈:这样的绝命书,你让我们传阅一下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让张锦把它全念出来呢?我们已经没法跳船了啊,你还担心什么?
念出来了,大家一听:哦,原来不算是真正尸谏皇帝,而是拿他自己来为皇帝祭旗。
伱看他在这绝命奏疏里把朱厚熜一顿夸。
但现在呢?
皇帝表态要“清除”新党,那新法就完了,因为那代表着皇帝认可李翔的话是真的:你们知道我这个皇帝这三年是怎么过来的吗?
不表态呢?杨廷和的奸贼之名那就洗不清了——有人尸谏啊!皇帝都只能“忍”下来,新党凶威已经恐怖如斯!
朱厚熜看着跪在那里的杨廷和。
因为跪在最前面,反正能看到他表情的只有参策和朱厚熜身边的亲近内臣,所以杨廷和一点都不吝惜他真正的委屈。
虽然新党已经是不归路,但司马昭和王莽这样的史诗级黑锅,杨廷和真的不想背。
朱厚熜感觉他快崩溃了。
“……李翔忠心可嘉。”
朱厚熜一开口,杨廷和心里一凉:你不会是真以为我的势力根深蒂固,这盘所谓“变法”的大棋就是你把我连根拔起而下的吧?
自裁宦权、夺勋戚眼前利益然后画大饼、搞什么天物人三理削弱皇帝的神圣性,怎么看怎么不像一个正常皇帝能干出来的事。
朱厚熜又说道:“只是杨阁老因朕励精图治、富国强兵之志而欲行新法,实不至此。杨阁老公忠体国,朕实感念之。李翔恐怕有所误解,又或者受人蛊惑激愤难制。其内情如何,还需详查。杨阁老,若要令天下人勿因此事议论纷纷,还需查明是否有人指使才行。”
杨廷和心里更凉了:李翔用一命造了个死局,皇帝竟真的“忍”了,还让杨廷和去查幕后指使。
那下一步不就坐实了新党势大,天下有心人可以开始筹谋什么衣带诏、清君侧、勤王这种史诗级大事了吗?
奉天殿内外,朝臣和勋戚神情各异。
信息的不对称造就了如今局面。
“陛下!”杨廷和果断地摘下了官帽,“臣受如此弹劾,若要天下人不因此事议论纷纷,唯有去职以证清白。不论李翔是为何以命相劾,臣都不能再遗臭万年恋栈不去!”
老子不干了!
说罢老泪纵横:“臣拳拳忠心,陛下实知!披肝沥胆三载,不意竟受此尸劾,以致有司马昭王莽之名!臣不能竟新法之功事小,江山社稷不致生乱事大。若臣不去,恐有愚忠之辈误以为真,行清君侧之举,则百姓何辜?李翔之死有无内情,臣都不能去查。陛下若令臣去查,臣唯有以请辞反对之!”
众人都记了起来,皇帝曾经说过,以请辞反对的,三次就不留。
杨廷和只剩下最后一次了。
如果以请辞反对就成功了,那岂不是说明皇帝的威权其实一直在,他杨廷和哪里算什么权奸?
朱厚熜看着杨廷和瘪起的嘴和泪汪汪的眼睛,轻轻叹了一口气:“此疏内容,必早已传扬在外。杨阁老在朝在野,又有何分别?”
杨廷和跪在那里冷静了一些。
确实,如果真是蓄谋之事,这奏疏念不念有什么区别?他这种尸谏之人,还有什么顾忌的?
可皇帝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显得我杨廷和就算不当首辅了也能控制局面吗?
“杨阁老心忧天下苍生,朕实知之。”朱厚熜神情沉重地说道,“朕只怕,李翔一腔热血反倒受人蛊惑,以致误辨忠奸。其举柴炭一例,确实令朕心惊。天下徭役之苦,杨阁老常言采买法可解之。将来国库支用之难处,商法税法可解之。朕自广东去年成效而观之,确有奇效。杨阁老岂能为竟全功而身退?”
说罢殷切地劝他:“是非曲直,将来自有公论。杨阁老,朕还离不开你。”
杨廷和倔强地摇头:“诸公在朝,臣即便去职,国事亦无忧。”
谁爱冲在前面就冲在前面,就算他杨廷和溜了新党仍然不倒,将来有人清君侧的压力也不用他杨廷和来扛。
老实说,时至今日,杨廷和自己内心里对于新法将来能不能成也没底。
广东的商税能收得可以,那是因为还有市舶司的便利。其他内陆省份呢?
将来全国的官吏增加到那种程度,杨廷和也只不过硬着头皮推行新法,他其实很担心将来的国库是支撑不了这一套玩法的。
怪不得别人说他是王莽,这次改制的幅度着实很大,大到就算是如今熟知过程的参策们也不能尽数理解,不是全都信心十足。
目前皇帝能从内库中拿出钱来作为宫中在广东岁办、坐办的采买支出,将来全国呢?
屯田清吏司的柴炭,一大半都是供应宫中的!将来能全部由内库拿银子来支出吗?皇帝的内库哪里有那么多源源不断的银子?
突然之间,杨廷和还有点感激这李翔:也许就是费宏暗示他,趁这个机会,让皇帝看到那么大规模变动旧制的困难之处吧。广东既然效果还可以,那是因为有特殊的原因存在。
将来,新法只行一部分就行了,比如官吏待遇法。采买法、商法、税法,在其余地方再微调一下,岁入十年倍之的目标是能达到的。
顶多再扩展到有市舶之利的福建、浙江。
新党若因此去了几个首领,新法、旧制自然该因此调和一下。
也许费宏那家伙编剧之时就已经算到了今日。
看到杨廷和如此坚决,朱厚熜沉默不语。
这时,王琼出列朗声道:“朝野素知臣与杨阁老有旧怨,臣可证言,杨阁老绝非司马昭王莽之辈!新法未竟全功,杨阁老断不能半途而废!李翔其事必有隐情,臣愿请缨详查之!”
杨廷和转头看着他:你还添油?这是新仇了!
尸劾是什么级别的大事?我扛不住!真会有清君侧的!
他又看向了皇帝:都这个时候了,你赶紧对天下人表现一下你在御书房的英明神武,讲一讲新学啊!剖析一下新法啊!让天下人都知道其实都是你想干的啊!
为什么还把我们往绝路上赶?
看着皇帝深邃的眼神,杨廷和忽然心头一惊,有了明悟在心。
当初为什么要钓鱼,他杨廷和是知道的。钓的鱼,既包括了顽固的旧党,还包括心有妄想的藩王吧?
如今出了这件事,皇帝故意当着众人的面念出来又继续挽留他,莫非就是要借势而为,让那些人有了明确的旗帜?
这是真会起内乱的啊!
现在,皇帝看着王琼的眼神很奇怪,似乎在犹豫,又似乎带着忌惮。
过了一会,杨潭、吴廷举、王宪等人纷纷站了出来保他杨廷和,证明他的“无辜”。
杨廷和内心一片冰凉:你们他妈的……
朝会上的众臣看得清清楚楚,参策们似乎全都是杨廷和的人。
这个时候,张佐回来了,手里捧着两本密报。
大家窒息地等着皇帝看完,只见皇帝看完之后又陷入了沉默,似乎要做着艰难的抉择。
杨廷和看着皇帝,身躯微颤:别演了,求求你了。
“锦衣卫查阅的京官行状呈来了。”朱厚熜缓缓说道,语气有一种萧索,“正旦节前后,李翔所拜访诸官,以主张新法之各部堂官为主。既如此痛恨新法,何以如此?背后有人暗藏祸心败坏新法之意,朕已醒悟。杨阁老不必因小人谗言而自误,爱卿之忠心,朕常常感念。”
说罢就道:“广东新法已有成效,杨阁老公忠体国,以羸弱之躯负国之重,实为天下忠臣表率。加太保,赐宫中乘舆,入朝不趋。这太保之衔,阁老三年前就推辞过了,此次万勿再推辞!将来新法功成,朕百年之后有杨阁老陪祀左右,必为青史之上一段君臣佳话。唯有如此,方可令天下不致于议论纷纷。卿若为王莽,朕何以如此信重?”
杨廷和看着皇帝深邃的眼神,只感觉冷汗沁满后背。
活三公,还有宫中坐轿、入朝不趋的特权……你不如把权奸两个字写在我脸上!
这哪里是信重、宠爱我所以才给的特权,你为什么说得生怕我不肯接受一样?
李翔真的去拜访了那么多新党吗?不知道,也许有。但皇帝这么说,似乎只表现出一点:连锦衣卫和内厂都是杨廷和的人,只拣对杨廷和有利的说。
刚才开始忠心可嘉的李翔,现在就成了进谗言的小人。
杨廷和瞧着皇帝的眼神,真的拿不准还坚持推辞之后会发生什么事。
莫非刚才想就驴下坡的意思被他看破了?
而王琼这些人!个个都只跟着皇帝的心思跑,不怕天下百姓因为将来的“勤王”兵灾罹难吗?
奉天殿内外都看着杨廷和。
活三公啊,你居然没有第一时间开口推辞?
当年陛下第一次视朝时,要给杨廷和加太保可能是安抚。但现在的语气,分明是深深的忌惮。
那也是另一种安抚!
杨廷和感觉自己已经麻木了,似乎正走在奈何桥上,并且喝完了孟婆汤。
他就像之前没说过那些“自证清白”的话,似乎感激涕零地哽咽着磕头:“老臣愧领,君恩无以为报,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可是诸葛亮的词!
你们一定得听得出来,我不是伊尹霍光,更不是司马昭王莽啊!
朱厚熜仿佛松了一口气的样子,赶紧说道:“散朝吧,诸参策御书房议事!”
事情似乎就这么急匆匆了结了,李翔尸骨未寒,以身为鼓似乎敲了个寂寞。
朝廷里那些之前心中包含了莫名希望的人只能眼睁睁看着皇帝转身沉重地内廷走去,而王琼等人殷切地走到了杨廷和身边扶起他,脸上堆着笑恭贺他。
杨廷和的神情很复杂,带着苦笑又表现得有些后怕,最后轻松了不少的样子。
许多人心里不由得冒出一个念头:这李翔的尸劾,莫不是新党安排出来试探皇帝的?
只有走入了奉天殿后面前往御书房的参策们随后才都收敛起了戏脸,心情沉重。
皇帝如此处置这件事,心里真的早就打算好了要应对一场内乱吗?
李翔之死,已经算是在造势了吧?锦衣卫和内厂到底查出了什么?
推荐一本朋友新书《体内有个超凡少女》:超凡战斗,一路横推,开车也很溜。。
这个李翔是真这么觉得,还是有诈?
但现在,李翔指出了一种尖锐的“事实”。
朝廷中枢的另一版故事似乎发挥出威力了,在广东新法要正式对赋役动刀的前夕。
在这一版故事里,大奸臣杨廷和首先是在遗诏里留下了漏洞,让皇帝因为继嗣和继统的问题陷入到对大位的焦虑之中。
因为要与大奸臣争夺权力,从此以藩王身份继统。看似在刚登基时把大奸贼狂踩了一顿,随后就被日精门之火烧了个透心凉。
这等刺驾大事,杨廷和居然不让陛下彻查?既然不愿意彻查,没过两年怎么又把有嫌疑的张太后亲弟弟们都砍了?
总而言之,一开始皇帝勤奋上朝、批阅奏章,后来朝会改成了每月只有那么几回。设置了御书房和国策会议想分权,结果反而自缚手脚。召回来的几个老臣,都被排挤出了国策会议,逼得皇帝只能直接娶阁臣的女儿为后,让国戚当大官。
这个过程里,又是迎景帝入庙、反复向天下人强调“陛下原本是藩王、不是正统”的这个认知,他杨廷和想做什么?
至于什么实践学和辩证法,这能是一个还没满十八岁的少年皇帝搞出来的东西?
毫无疑问,在李翔的笔下,皇帝从情感上、志向上、实际国事的处理上都被杨廷和这个大奸贼拿捏住了。如今,他只是处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可怜、弱小、无助状态。
这个时候李翔站了出来,说你别怕,像我这样的死士很多!
现在,奉天殿内外还真的有很多人神情莫名激动,期待地看着皇帝。
那么多不愿意旧制大改的人,衷心希望李翔说的是个真实的故事。
现在,似乎只需要皇帝发句话而已。
京营可是掌握在武定侯等勋臣手中的,已经练出了不小的规模,虽然还不知道战力如何。
但杨廷和等人手上,难道有什么令皇帝如此投鼠忌器的筹码吗?
莫非是张永?以前对正德八虎余孽表现得那么痛恨的杨廷和,为什么没有坚持对张永、魏彬、谷大用等人赶尽杀绝。
魏彬把勋戚都笼络进了皇明记的利益里,采办法之下,皇明记将来能赚到的钱简直恐怖。
而谷大用还去湖广做了镇守太监,湖广的藩王好像不少……
杨廷和看皇帝默不作声,不能不站出来跪下说道:“陛下,臣冤枉……”
他也没多辩驳,只说了这几个字,同时心里大骂费宏——皇帝他现在不太敢骂。
演戏演脱了吧!整这么大一出是干啥?这李翔是被谁忽悠傻的?
但杨廷和很担心这是旧党的将计就计:这李翔看似忠心不二的一出死谏,恐怕要把陛下想隐在幕后的局面撕破。
费宏是很清楚皇帝心思的,他不敢这么搞。可是旧党阵营里,也不缺真正的聪明人。
眼看广东真的要对赋役动刀,去年的岁入也不错,他们恐怕已经有所布局,不肯坐以待毙了。
实践学的出现,坚定了他们的决心吗?
他说的“臣冤枉”这几个字,是真的说得很委屈:这样的绝命书,你让我们传阅一下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要让张锦把它全念出来呢?我们已经没法跳船了啊,你还担心什么?
念出来了,大家一听:哦,原来不算是真正尸谏皇帝,而是拿他自己来为皇帝祭旗。
伱看他在这绝命奏疏里把朱厚熜一顿夸。
但现在呢?
皇帝表态要“清除”新党,那新法就完了,因为那代表着皇帝认可李翔的话是真的:你们知道我这个皇帝这三年是怎么过来的吗?
不表态呢?杨廷和的奸贼之名那就洗不清了——有人尸谏啊!皇帝都只能“忍”下来,新党凶威已经恐怖如斯!
朱厚熜看着跪在那里的杨廷和。
因为跪在最前面,反正能看到他表情的只有参策和朱厚熜身边的亲近内臣,所以杨廷和一点都不吝惜他真正的委屈。
虽然新党已经是不归路,但司马昭和王莽这样的史诗级黑锅,杨廷和真的不想背。
朱厚熜感觉他快崩溃了。
“……李翔忠心可嘉。”
朱厚熜一开口,杨廷和心里一凉:你不会是真以为我的势力根深蒂固,这盘所谓“变法”的大棋就是你把我连根拔起而下的吧?
自裁宦权、夺勋戚眼前利益然后画大饼、搞什么天物人三理削弱皇帝的神圣性,怎么看怎么不像一个正常皇帝能干出来的事。
朱厚熜又说道:“只是杨阁老因朕励精图治、富国强兵之志而欲行新法,实不至此。杨阁老公忠体国,朕实感念之。李翔恐怕有所误解,又或者受人蛊惑激愤难制。其内情如何,还需详查。杨阁老,若要令天下人勿因此事议论纷纷,还需查明是否有人指使才行。”
杨廷和心里更凉了:李翔用一命造了个死局,皇帝竟真的“忍”了,还让杨廷和去查幕后指使。
那下一步不就坐实了新党势大,天下有心人可以开始筹谋什么衣带诏、清君侧、勤王这种史诗级大事了吗?
奉天殿内外,朝臣和勋戚神情各异。
信息的不对称造就了如今局面。
“陛下!”杨廷和果断地摘下了官帽,“臣受如此弹劾,若要天下人不因此事议论纷纷,唯有去职以证清白。不论李翔是为何以命相劾,臣都不能再遗臭万年恋栈不去!”
老子不干了!
说罢老泪纵横:“臣拳拳忠心,陛下实知!披肝沥胆三载,不意竟受此尸劾,以致有司马昭王莽之名!臣不能竟新法之功事小,江山社稷不致生乱事大。若臣不去,恐有愚忠之辈误以为真,行清君侧之举,则百姓何辜?李翔之死有无内情,臣都不能去查。陛下若令臣去查,臣唯有以请辞反对之!”
众人都记了起来,皇帝曾经说过,以请辞反对的,三次就不留。
杨廷和只剩下最后一次了。
如果以请辞反对就成功了,那岂不是说明皇帝的威权其实一直在,他杨廷和哪里算什么权奸?
朱厚熜看着杨廷和瘪起的嘴和泪汪汪的眼睛,轻轻叹了一口气:“此疏内容,必早已传扬在外。杨阁老在朝在野,又有何分别?”
杨廷和跪在那里冷静了一些。
确实,如果真是蓄谋之事,这奏疏念不念有什么区别?他这种尸谏之人,还有什么顾忌的?
可皇帝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显得我杨廷和就算不当首辅了也能控制局面吗?
“杨阁老心忧天下苍生,朕实知之。”朱厚熜神情沉重地说道,“朕只怕,李翔一腔热血反倒受人蛊惑,以致误辨忠奸。其举柴炭一例,确实令朕心惊。天下徭役之苦,杨阁老常言采买法可解之。将来国库支用之难处,商法税法可解之。朕自广东去年成效而观之,确有奇效。杨阁老岂能为竟全功而身退?”
说罢殷切地劝他:“是非曲直,将来自有公论。杨阁老,朕还离不开你。”
杨廷和倔强地摇头:“诸公在朝,臣即便去职,国事亦无忧。”
谁爱冲在前面就冲在前面,就算他杨廷和溜了新党仍然不倒,将来有人清君侧的压力也不用他杨廷和来扛。
老实说,时至今日,杨廷和自己内心里对于新法将来能不能成也没底。
广东的商税能收得可以,那是因为还有市舶司的便利。其他内陆省份呢?
将来全国的官吏增加到那种程度,杨廷和也只不过硬着头皮推行新法,他其实很担心将来的国库是支撑不了这一套玩法的。
怪不得别人说他是王莽,这次改制的幅度着实很大,大到就算是如今熟知过程的参策们也不能尽数理解,不是全都信心十足。
目前皇帝能从内库中拿出钱来作为宫中在广东岁办、坐办的采买支出,将来全国呢?
屯田清吏司的柴炭,一大半都是供应宫中的!将来能全部由内库拿银子来支出吗?皇帝的内库哪里有那么多源源不断的银子?
突然之间,杨廷和还有点感激这李翔:也许就是费宏暗示他,趁这个机会,让皇帝看到那么大规模变动旧制的困难之处吧。广东既然效果还可以,那是因为有特殊的原因存在。
将来,新法只行一部分就行了,比如官吏待遇法。采买法、商法、税法,在其余地方再微调一下,岁入十年倍之的目标是能达到的。
顶多再扩展到有市舶之利的福建、浙江。
新党若因此去了几个首领,新法、旧制自然该因此调和一下。
也许费宏那家伙编剧之时就已经算到了今日。
看到杨廷和如此坚决,朱厚熜沉默不语。
这时,王琼出列朗声道:“朝野素知臣与杨阁老有旧怨,臣可证言,杨阁老绝非司马昭王莽之辈!新法未竟全功,杨阁老断不能半途而废!李翔其事必有隐情,臣愿请缨详查之!”
杨廷和转头看着他:你还添油?这是新仇了!
尸劾是什么级别的大事?我扛不住!真会有清君侧的!
他又看向了皇帝:都这个时候了,你赶紧对天下人表现一下你在御书房的英明神武,讲一讲新学啊!剖析一下新法啊!让天下人都知道其实都是你想干的啊!
为什么还把我们往绝路上赶?
看着皇帝深邃的眼神,杨廷和忽然心头一惊,有了明悟在心。
当初为什么要钓鱼,他杨廷和是知道的。钓的鱼,既包括了顽固的旧党,还包括心有妄想的藩王吧?
如今出了这件事,皇帝故意当着众人的面念出来又继续挽留他,莫非就是要借势而为,让那些人有了明确的旗帜?
这是真会起内乱的啊!
现在,皇帝看着王琼的眼神很奇怪,似乎在犹豫,又似乎带着忌惮。
过了一会,杨潭、吴廷举、王宪等人纷纷站了出来保他杨廷和,证明他的“无辜”。
杨廷和内心一片冰凉:你们他妈的……
朝会上的众臣看得清清楚楚,参策们似乎全都是杨廷和的人。
这个时候,张佐回来了,手里捧着两本密报。
大家窒息地等着皇帝看完,只见皇帝看完之后又陷入了沉默,似乎要做着艰难的抉择。
杨廷和看着皇帝,身躯微颤:别演了,求求你了。
“锦衣卫查阅的京官行状呈来了。”朱厚熜缓缓说道,语气有一种萧索,“正旦节前后,李翔所拜访诸官,以主张新法之各部堂官为主。既如此痛恨新法,何以如此?背后有人暗藏祸心败坏新法之意,朕已醒悟。杨阁老不必因小人谗言而自误,爱卿之忠心,朕常常感念。”
说罢就道:“广东新法已有成效,杨阁老公忠体国,以羸弱之躯负国之重,实为天下忠臣表率。加太保,赐宫中乘舆,入朝不趋。这太保之衔,阁老三年前就推辞过了,此次万勿再推辞!将来新法功成,朕百年之后有杨阁老陪祀左右,必为青史之上一段君臣佳话。唯有如此,方可令天下不致于议论纷纷。卿若为王莽,朕何以如此信重?”
杨廷和看着皇帝深邃的眼神,只感觉冷汗沁满后背。
活三公,还有宫中坐轿、入朝不趋的特权……你不如把权奸两个字写在我脸上!
这哪里是信重、宠爱我所以才给的特权,你为什么说得生怕我不肯接受一样?
李翔真的去拜访了那么多新党吗?不知道,也许有。但皇帝这么说,似乎只表现出一点:连锦衣卫和内厂都是杨廷和的人,只拣对杨廷和有利的说。
刚才开始忠心可嘉的李翔,现在就成了进谗言的小人。
杨廷和瞧着皇帝的眼神,真的拿不准还坚持推辞之后会发生什么事。
莫非刚才想就驴下坡的意思被他看破了?
而王琼这些人!个个都只跟着皇帝的心思跑,不怕天下百姓因为将来的“勤王”兵灾罹难吗?
奉天殿内外都看着杨廷和。
活三公啊,你居然没有第一时间开口推辞?
当年陛下第一次视朝时,要给杨廷和加太保可能是安抚。但现在的语气,分明是深深的忌惮。
那也是另一种安抚!
杨廷和感觉自己已经麻木了,似乎正走在奈何桥上,并且喝完了孟婆汤。
他就像之前没说过那些“自证清白”的话,似乎感激涕零地哽咽着磕头:“老臣愧领,君恩无以为报,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可是诸葛亮的词!
你们一定得听得出来,我不是伊尹霍光,更不是司马昭王莽啊!
朱厚熜仿佛松了一口气的样子,赶紧说道:“散朝吧,诸参策御书房议事!”
事情似乎就这么急匆匆了结了,李翔尸骨未寒,以身为鼓似乎敲了个寂寞。
朝廷里那些之前心中包含了莫名希望的人只能眼睁睁看着皇帝转身沉重地内廷走去,而王琼等人殷切地走到了杨廷和身边扶起他,脸上堆着笑恭贺他。
杨廷和的神情很复杂,带着苦笑又表现得有些后怕,最后轻松了不少的样子。
许多人心里不由得冒出一个念头:这李翔的尸劾,莫不是新党安排出来试探皇帝的?
只有走入了奉天殿后面前往御书房的参策们随后才都收敛起了戏脸,心情沉重。
皇帝如此处置这件事,心里真的早就打算好了要应对一场内乱吗?
李翔之死,已经算是在造势了吧?锦衣卫和内厂到底查出了什么?
推荐一本朋友新书《体内有个超凡少女》:超凡战斗,一路横推,开车也很溜。。
本文网址:http://www.66shuku.com/xs/3/3926/2226137.html,手机请浏览:m.66shuku.com/book/3926/ 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