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二袁打出狗脑子
推荐阅读:重生了,回到小县城当豪门、轮回乐园、逆天邪神、踏星、女帝攻略楚倾歌、万相之王、重生之最强剑神、覆汉、国潮1980、夜的命名术、
第857章二袁打出狗脑子
整个章武四年二三月间的长安朝廷,主要就忙了两件事儿:一时整顿民政内务、二是梳理历史问题定性,让百官学习统一政治思想。
百官当中一部分思想觉悟不高的,一开始还觉得皇帝小题大做、丞相也办事大而无当不分轻重。
眼下可是袁尚袁谭已经反目、随时会演变成全面战争的千载良机啊!不趁机把全部精力放在打仗上,居然还搞内部统一思想、提高觉悟水平?这不舍本逐末放弃了大好时机么?
但后来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才渐渐意识到,首先军事上并没有放弃,陛下和丞相早就安排好了。
其次,正是因为袁绍死后、给关东伪朝留下了那么大的烂摊子历史教训,关西正朔朝廷这边才要无则加勉,趁机强化内部团结。
学完之后,本来没什么政治觉悟、但也淳朴直肠子的文臣武将,无非是喊几句口号,继续效忠。
但那些原本脑子比较活、心思比较多、肠子弯弯绕的,脑子里偶尔会闪过野心假设、也不怎么把正统当回事的。经过读书会的学习之后,心里都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如果正统被摧毁了,取代正统的那个人自己也会陷入极大的不稳中。袁绍篡汉就算成功了,也会被后人曹操所篡,环环相篡。
袁绍如果没上位,他家本来四世三公活得好好的,还有可能五世三公、六十三公这样传下去,大汉也没亏待了他们老袁家。
但他上位了,而且当年他弟弟袁术也脑抽走上篡逆之路,结果呢?袁家满门估计都没了。曹操现在帮袁谭行篡逆之实,将来曹操的后人怕是也不得善终。所以消灭正统哪怕自己活着的时候站到顶峰,死后反而让子孙绝种得更快。
何况就算原来的大汉有时会出现“昏君”,不明是非有时会亏待大臣,现在的大汉正统天子刘备,也是个仁厚之人,还设计了这么多给臣下恐惧之心松绑的新示好措施,大家要有信心。
(注:这些认知当然不是真理,而且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但帝国时代下,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环境下,为了社会秩序稳定生产可以组织,大臣能相信这些,对天下是好事。)
这些认知在绝大多数心思活的朝臣内心被点破,并且看到了隔壁活生生的血腥反面教材后,理论结合实际,当然是内心更加稳定了。
所有人也意识到,别看李司空被拜为丞相之后,看似三个月也没干啥,就垂拱而治每天泡泡澡,偶尔开个会跟大家讨论读书心得。但人家这个丞相做得值,干的真正都是千秋万代的大业。
人家这哪里是在每天泡澡度假,那是假装泡澡实际上在思考千秋大计、修饰历史和政治哲学著作、传世经典价值观。
不耽误正事儿。
……
刘备阵营忙着从袁绍的验尸报告里吸取经验教训的同时,关东大地上,作为那份验尸报告的受害者家属,袁尚袁谭却丝毫没有从亲爹的死后乱局中吸取任何教训的意思。
因为刘备方面学习袁绍验尸报告、提升朝臣思想觉悟的行动并不是隐秘的,反而是大张旗鼓广为宣传的,所以那边的学习经验和举措,其实很快就通过细作传到了二袁的耳中。
这些人不但不引以为戒,反而松了口气:刘备这个假仁假义的伪君子,居然不趁着咱兄弟相残的时候打过来,反而是在那边为死鬼老爹的死兔死狐悲、搞思想政治工作。
正好!短时间内没有了刘备的威胁,这俩兄弟就要赶紧分出胜负来!哪怕彻底把狗脑子打出来都在所不惜!
袁尚袁谭很清楚,刘备暂时以统一思想整合内部为重,但不会一直这么持续下去。学习能学多久?一两个月?最多三个月!时间一过,刘备该打过来还是会打过来的。
那就趁着这两个月,赶紧亲兄弟之间见出生死!倒下了一个,另一个就能全力整合曹操对付刘备了!
二月初,双方拉帮结派的工作就完结了,然后从局部冲突转入全面战争。
先是青州牧袁谭下辖的平原郡,因为是地处黄河以北,而且当地的太守刘琬似乎跟袁尚一系比较沾亲带故,也跟审配等河北本地派文官利益集团多有瓜葛,所以被袁尚给策反了。
并且把袁谭囤积在黄河北岸东线出兵基地的粮草物资大量献给了袁尚,为袁尚去除了东线的后顾之忧。
因为平原一倒戈,青州和冀州就等于是隔着黄河对峙了。袁谭在黄河北岸的桥头堡被拔了,再想渡黄河进攻,难度就比平原地区推进难得多。
然而,袁谭这边好歹也有忠义之士。为袁谭守家的东莱籍大将管统,奉命率军从齐郡、济南郡反攻平原。而青州别驾王修也不畏刀兵,在管统的保护下秘密出使平原各县。
王修以袁谭曾经对众人的恩义相责,还说废长立幼取乱之道,许以好处,一番军事打击结合政治拉拢,居然又说服了太守刘琬下属的一些官员杀了刘琬重新归袁谭。
种种操作,几乎就跟历史上官渡之战前,张杨、杨丑、眭固等一系列河内官员,一个个弑主另投差不多乱了(杨丑杀张杨投曹,眭固再杀杨丑投袁)
袁尚想挖角袁谭的同时,袁谭肯定也不会闲着。不过袁谭对于冀州系地方官的吸引力不大,吸引不到郡太守级的地方实权人物投靠。
谁让冀州目前是审配在主持日常行政和后勤调度,而审配是魏郡人,是冀州本地文官和世家大族的代表,审配铁了心支持代表冀州利益的袁尚,袁谭便一个太守都策不反。
整个二月份,还被那些太守们杀了三四个袁谭派出送金银许官职的使者,把人头送到了袁尚和审配那儿。
袁谭吃了亏之后改变了路线,意识到他要拉拢冀州地方官是不可能的。他应该拉拢的是朝廷中枢的重臣,而非地方实权派。
因为中枢重臣很多不是冀州本地人,也跟冀州本地人没有利益关系,更容易与代表外地派的袁谭沆瀣一气。
好在袁尚自己基本盘也不稳固,二月底和三月初,随着袁尚为了团结本地人、进一步向本地人利益倾斜,导致连续出现了两波原本袁绍手下的外地派朝廷重臣,出走投奔袁谭、曹操。
位居三公的许攸,投奔了老朋友曹操,愿意给曹操当带路。虽然许攸从河内战役后,就被袁绍不信任、架空了,但他曾任三公的头衔还在,袁绍也没拿掉,这就很致命,导致了刘和朝廷中枢很多人心不稳。
当然许攸投奔肯定也不是白投,估计是这一两个月里曹操许了多少重利、比如给许攸将来继续当实权三公的许诺,还给了无数金银财宝,让为人贪鄙的许攸总算是彻底投曹了。
除了许攸之外,袁绍死前担任侍中的郭图,也因为跟审配和冀州派的矛盾,伺机投降了袁谭。
另外还有曾经在青州北海郡干过的孔融,倒不是因为跟冀州人有矛盾,他纯粹是出于一种道德优越感,觉得自己身为孔子后人,不能跟废长立幼的乱命邪徒站在一起。
而且袁尚之前诱降部分青州的郡太守的举动,也让孔融很是不满。加上王修把平原郡反正回来之后,还冒险潜入朝廷,各处分化劝降朝臣。孔融这种道德吉祥物本来就不被袁尚重视,也没人监视盯防,就被王修劝降出走了。
孔融的走对袁尚没有丝毫军事和后勤实力上的打击,只是让袁尚在意识形态之争和大义名分上愈发被动,因为道德楷模都走了。
好在袁尚也意识到之前只注重实利不注重大义名分的行为是不对的,所以及时分出一些资源补救。首先他需要重新立起一些道德楷模,就重用冀州本地士人代表的大名士崔琰,把崔琰从普通的副郡级官员一步提拔为侍中,取代郭图逃走后的空缺。
再把墙头草派代表的“道德君子”华歆大加赏赐,让崔琰华歆二人负责稳定朝中文官人心。
至此,兄弟俩的互相挖角、暴露内部短板的肮脏活儿总算是干完了,剩下就是纯真刀真枪硬仗。
三月初,袁谭集结起十五万兵马,包括他自己的青州兵八万,和曹操支援他的精锐部队七万。
在黄河南岸的延津、白马,和黄河北岸的黎阳之间,反复拉锯相持,打了几场消耗战,试图突破黄河后,从黎阳直扑邺城,把三弟拿下。
这交战态势,几乎已经是历史上本该发生在这一年的官渡之战的翻版,无非交战方从袁曹对峙,变成了袁家已经分裂、有一半跟着曹操干,打剩下一半袁家。
只能说,河北的地理形势如此。在想直接一鼓作气干掉对方腹心要害的情况下,从河南想北渡夺邺城,只能是在黎阳渡河,所以不管谁来指挥战役,战场选得都差不多。
而双方的将领,已经变成了曹操这边是夏侯渊、李典、乐进、曹休、夏侯尚为主,而袁尚以张郃、高览为主。
袁尚看似将才缺乏,但因为父亲死得早,死前没有把田丰杀了,袁尚倒也因祸得福,能委曲求全请田丰担任黎阳监军,督促张郃高览作战。而地位最高最受信任的审配,还是留守邺城主持全局防务。
袁尚一开始还想过反扑的,主动压到延津,但很快就发现曹操和大哥联手后实力远超过他,就放弃了,死守黎阳。
袁谭和曹军扛住最初一波后,展开反攻,张郃高览只坚持到三月中旬,黎阳防线就渐渐不支了。
而这时候,张飞和赵云都早已蠢蠢欲动。
赵云更是二月底之前准备好了全部船只和航海补给物资、军需军械,三月初就已经拔锚起航,出海北上了。
整个章武四年二三月间的长安朝廷,主要就忙了两件事儿:一时整顿民政内务、二是梳理历史问题定性,让百官学习统一政治思想。
百官当中一部分思想觉悟不高的,一开始还觉得皇帝小题大做、丞相也办事大而无当不分轻重。
眼下可是袁尚袁谭已经反目、随时会演变成全面战争的千载良机啊!不趁机把全部精力放在打仗上,居然还搞内部统一思想、提高觉悟水平?这不舍本逐末放弃了大好时机么?
但后来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才渐渐意识到,首先军事上并没有放弃,陛下和丞相早就安排好了。
其次,正是因为袁绍死后、给关东伪朝留下了那么大的烂摊子历史教训,关西正朔朝廷这边才要无则加勉,趁机强化内部团结。
学完之后,本来没什么政治觉悟、但也淳朴直肠子的文臣武将,无非是喊几句口号,继续效忠。
但那些原本脑子比较活、心思比较多、肠子弯弯绕的,脑子里偶尔会闪过野心假设、也不怎么把正统当回事的。经过读书会的学习之后,心里都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如果正统被摧毁了,取代正统的那个人自己也会陷入极大的不稳中。袁绍篡汉就算成功了,也会被后人曹操所篡,环环相篡。
袁绍如果没上位,他家本来四世三公活得好好的,还有可能五世三公、六十三公这样传下去,大汉也没亏待了他们老袁家。
但他上位了,而且当年他弟弟袁术也脑抽走上篡逆之路,结果呢?袁家满门估计都没了。曹操现在帮袁谭行篡逆之实,将来曹操的后人怕是也不得善终。所以消灭正统哪怕自己活着的时候站到顶峰,死后反而让子孙绝种得更快。
何况就算原来的大汉有时会出现“昏君”,不明是非有时会亏待大臣,现在的大汉正统天子刘备,也是个仁厚之人,还设计了这么多给臣下恐惧之心松绑的新示好措施,大家要有信心。
(注:这些认知当然不是真理,而且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但帝国时代下,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环境下,为了社会秩序稳定生产可以组织,大臣能相信这些,对天下是好事。)
这些认知在绝大多数心思活的朝臣内心被点破,并且看到了隔壁活生生的血腥反面教材后,理论结合实际,当然是内心更加稳定了。
所有人也意识到,别看李司空被拜为丞相之后,看似三个月也没干啥,就垂拱而治每天泡泡澡,偶尔开个会跟大家讨论读书心得。但人家这个丞相做得值,干的真正都是千秋万代的大业。
人家这哪里是在每天泡澡度假,那是假装泡澡实际上在思考千秋大计、修饰历史和政治哲学著作、传世经典价值观。
不耽误正事儿。
……
刘备阵营忙着从袁绍的验尸报告里吸取经验教训的同时,关东大地上,作为那份验尸报告的受害者家属,袁尚袁谭却丝毫没有从亲爹的死后乱局中吸取任何教训的意思。
因为刘备方面学习袁绍验尸报告、提升朝臣思想觉悟的行动并不是隐秘的,反而是大张旗鼓广为宣传的,所以那边的学习经验和举措,其实很快就通过细作传到了二袁的耳中。
这些人不但不引以为戒,反而松了口气:刘备这个假仁假义的伪君子,居然不趁着咱兄弟相残的时候打过来,反而是在那边为死鬼老爹的死兔死狐悲、搞思想政治工作。
正好!短时间内没有了刘备的威胁,这俩兄弟就要赶紧分出胜负来!哪怕彻底把狗脑子打出来都在所不惜!
袁尚袁谭很清楚,刘备暂时以统一思想整合内部为重,但不会一直这么持续下去。学习能学多久?一两个月?最多三个月!时间一过,刘备该打过来还是会打过来的。
那就趁着这两个月,赶紧亲兄弟之间见出生死!倒下了一个,另一个就能全力整合曹操对付刘备了!
二月初,双方拉帮结派的工作就完结了,然后从局部冲突转入全面战争。
先是青州牧袁谭下辖的平原郡,因为是地处黄河以北,而且当地的太守刘琬似乎跟袁尚一系比较沾亲带故,也跟审配等河北本地派文官利益集团多有瓜葛,所以被袁尚给策反了。
并且把袁谭囤积在黄河北岸东线出兵基地的粮草物资大量献给了袁尚,为袁尚去除了东线的后顾之忧。
因为平原一倒戈,青州和冀州就等于是隔着黄河对峙了。袁谭在黄河北岸的桥头堡被拔了,再想渡黄河进攻,难度就比平原地区推进难得多。
然而,袁谭这边好歹也有忠义之士。为袁谭守家的东莱籍大将管统,奉命率军从齐郡、济南郡反攻平原。而青州别驾王修也不畏刀兵,在管统的保护下秘密出使平原各县。
王修以袁谭曾经对众人的恩义相责,还说废长立幼取乱之道,许以好处,一番军事打击结合政治拉拢,居然又说服了太守刘琬下属的一些官员杀了刘琬重新归袁谭。
种种操作,几乎就跟历史上官渡之战前,张杨、杨丑、眭固等一系列河内官员,一个个弑主另投差不多乱了(杨丑杀张杨投曹,眭固再杀杨丑投袁)
袁尚想挖角袁谭的同时,袁谭肯定也不会闲着。不过袁谭对于冀州系地方官的吸引力不大,吸引不到郡太守级的地方实权人物投靠。
谁让冀州目前是审配在主持日常行政和后勤调度,而审配是魏郡人,是冀州本地文官和世家大族的代表,审配铁了心支持代表冀州利益的袁尚,袁谭便一个太守都策不反。
整个二月份,还被那些太守们杀了三四个袁谭派出送金银许官职的使者,把人头送到了袁尚和审配那儿。
袁谭吃了亏之后改变了路线,意识到他要拉拢冀州地方官是不可能的。他应该拉拢的是朝廷中枢的重臣,而非地方实权派。
因为中枢重臣很多不是冀州本地人,也跟冀州本地人没有利益关系,更容易与代表外地派的袁谭沆瀣一气。
好在袁尚自己基本盘也不稳固,二月底和三月初,随着袁尚为了团结本地人、进一步向本地人利益倾斜,导致连续出现了两波原本袁绍手下的外地派朝廷重臣,出走投奔袁谭、曹操。
位居三公的许攸,投奔了老朋友曹操,愿意给曹操当带路。虽然许攸从河内战役后,就被袁绍不信任、架空了,但他曾任三公的头衔还在,袁绍也没拿掉,这就很致命,导致了刘和朝廷中枢很多人心不稳。
当然许攸投奔肯定也不是白投,估计是这一两个月里曹操许了多少重利、比如给许攸将来继续当实权三公的许诺,还给了无数金银财宝,让为人贪鄙的许攸总算是彻底投曹了。
除了许攸之外,袁绍死前担任侍中的郭图,也因为跟审配和冀州派的矛盾,伺机投降了袁谭。
另外还有曾经在青州北海郡干过的孔融,倒不是因为跟冀州人有矛盾,他纯粹是出于一种道德优越感,觉得自己身为孔子后人,不能跟废长立幼的乱命邪徒站在一起。
而且袁尚之前诱降部分青州的郡太守的举动,也让孔融很是不满。加上王修把平原郡反正回来之后,还冒险潜入朝廷,各处分化劝降朝臣。孔融这种道德吉祥物本来就不被袁尚重视,也没人监视盯防,就被王修劝降出走了。
孔融的走对袁尚没有丝毫军事和后勤实力上的打击,只是让袁尚在意识形态之争和大义名分上愈发被动,因为道德楷模都走了。
好在袁尚也意识到之前只注重实利不注重大义名分的行为是不对的,所以及时分出一些资源补救。首先他需要重新立起一些道德楷模,就重用冀州本地士人代表的大名士崔琰,把崔琰从普通的副郡级官员一步提拔为侍中,取代郭图逃走后的空缺。
再把墙头草派代表的“道德君子”华歆大加赏赐,让崔琰华歆二人负责稳定朝中文官人心。
至此,兄弟俩的互相挖角、暴露内部短板的肮脏活儿总算是干完了,剩下就是纯真刀真枪硬仗。
三月初,袁谭集结起十五万兵马,包括他自己的青州兵八万,和曹操支援他的精锐部队七万。
在黄河南岸的延津、白马,和黄河北岸的黎阳之间,反复拉锯相持,打了几场消耗战,试图突破黄河后,从黎阳直扑邺城,把三弟拿下。
这交战态势,几乎已经是历史上本该发生在这一年的官渡之战的翻版,无非交战方从袁曹对峙,变成了袁家已经分裂、有一半跟着曹操干,打剩下一半袁家。
只能说,河北的地理形势如此。在想直接一鼓作气干掉对方腹心要害的情况下,从河南想北渡夺邺城,只能是在黎阳渡河,所以不管谁来指挥战役,战场选得都差不多。
而双方的将领,已经变成了曹操这边是夏侯渊、李典、乐进、曹休、夏侯尚为主,而袁尚以张郃、高览为主。
袁尚看似将才缺乏,但因为父亲死得早,死前没有把田丰杀了,袁尚倒也因祸得福,能委曲求全请田丰担任黎阳监军,督促张郃高览作战。而地位最高最受信任的审配,还是留守邺城主持全局防务。
袁尚一开始还想过反扑的,主动压到延津,但很快就发现曹操和大哥联手后实力远超过他,就放弃了,死守黎阳。
袁谭和曹军扛住最初一波后,展开反攻,张郃高览只坚持到三月中旬,黎阳防线就渐渐不支了。
而这时候,张飞和赵云都早已蠢蠢欲动。
赵云更是二月底之前准备好了全部船只和航海补给物资、军需军械,三月初就已经拔锚起航,出海北上了。
本文网址:http://www.66shuku.com/xs/2/2270/1957359.html,手机请浏览:m.66shuku.com/book/2270/ 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