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大展旌旗,以壮军威
推荐阅读:重生了,回到小县城当豪门、轮回乐园、逆天邪神、踏星、女帝攻略楚倾歌、万相之王、重生之最强剑神、覆汉、国潮1980、夜的命名术、
费诗对段煨说的刘备主力已经远超十万之众,当然是瞎编骗人的。
事实上刘备最终的决战总兵力也就是刚刚九万人。
其中蛮族步兵大约两万五千(哀牢夷、昆明夷、叟兵、战象)
汉族步兵三万八千(三万五千普通步兵,三千陷阵营铁甲兵)。汉族骑兵两万(赵云一万五,马超五千),南匈奴单于卫队骑兵七千。
之所以要骗段煨,一方面是给段煨壮胆,另一方面也是战象这种秘密杀器费诗不方便跟段煨说,要保持神秘性。
一百头战象的威力,在泾河高原的开阔地带上冲锋起来,威力跟一两万步兵相比,也不遑多让。所以费诗觉得自己也不算吹牛,只是稍微腾挪偷换了一下,“等效战斗力”并没有夸大。
费诗在段煨营中冒死游说的同时,刘备、李素等人在军营中也还没歇息呢。他们同样紧张,也要反复巡查摸排新抵达的援军的状况,为明天的决战做好士气鼓舞的工作。
战象部队和哀牢夷,其实才刚刚抵达了一天,如今已经睡下了,需要加紧好好睡一夜恢复体力。刘备也对于大象部队第一次在自己手下投入实战感到疑惑,所以亲自来视察了解、听相关军官讲解战象的作战原理。
而负责给他讲解的,正是南中永昌郡李家的人、如今担任哀牢夷兵监军的李恢。这个才19周岁的年轻官吏,就凭借着家族在南中的威望,当上了监督协调一万蛮兵的监军。(李恢刚来,但是太年轻,所以不适合说客,让费诗去)
说句题外话,跟着这一波哀牢夷援兵一起来的,还有一小队蜀郡郡丞诸葛瑾派来的信使。
信使是三月份从成都出发、跟着部队一起北上的,所以行动缓慢,没有赶上三月底孙乾的运粮队,而是这次四月十号才跟着哀牢兵抵达华亭。
诸葛瑾的信使带了一封秘表、一封家信。
秘表是给刘备的,是刘备的侧妃糜贞等人写的,奏报了汉中王妃吴苋三月初二在成都行宫诞下了刘备的嫡长子,他们没敢仓促奏报,稍微缓了几日,等医官确认了新生儿一切健康,才发出了这份秘奏,让刘备定夺儿子要叫什么名字。
吴苋是去年四月份怀孕、六月份验明的,所以今年三月初二生下来,属于正常足月,甚至还稍微晚产了几天。
至于那封顺便捎带的家信,当然是蔡琰写给李素的,信里说她一切安好,如今已经怀了五六个月,行动渐渐不便,天热的时候都懒得走动了。这没什么,就是例行公事的汇报罢了。
所以,得到哀牢夷援兵的同时,汉中王大营里的高层之间,着实弥漫着一股意外的振奋,关羽赵云这些都到中军大帐来道喜,还问刘备准备给儿子取什么名字。
本来大战前夜不该多喝酒,最后还是没忍住,关羽赵云他们都每人喝三碗,刘备也喝了。
刘备也不知是怎么想的,喝完酒随口说:“不如叫刘永吧,就当是祈福此番大汉中兴之后,能够永固。孤也是很有信心。
伯雅能论述出《殿兴有福》这样让天下长治久安、人心思定的鸿著,此天以伯雅授孤也。只要咱将来辅佐陛下,励精图治、革除弊政,立百世良法。天下永安、逃脱治乱循环之道,也是有可能的。”
刘封刘禅这几个尚未出现的存在就这样被永远跳过了,竟也机缘巧合直接跳到了吴苋所生的刘永。
取完名字之后,刘备还不忘敲打关羽、赵云:“别想这些了,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大战在即,军务为重,回去好好歇息。只要歼灭了李傕郭汜,回到长安,儿子什么时候都能有。”
这有点话糙理不糙,一看就是不在乎儿子的老流氓脾气。
……
其他将领都去休息之后,刘备就喊上李恢,到象营巡查。
一百头大象,占了不小一块地方,之前在出华亭时都是喂饱了的,昨天在泾河高原上行军,还需要配套的士卒不时割草和砍灌木给大象吃。
关中干旱,泾河高原今年种田收成会暴跌,不过树木植被倒是不至于全部枯死,所以养大象打个一两场战役还是撑得住的。
而且大象杂食性比较强,几乎什么树木的枝叶都能吃,小的灌木甚至能连拇指粗的茎秆一起吃掉。哪怕旱季有树木枯萎了,干草干叶也能吃,只要多喝水。
“这些象养得不错,没有耗费随军的战马料,就能保持住战斗力,你用心了。”刘备拍拍大象鼻子,满意地表扬李恢。
李恢笑道:“大王明鉴,这一路上来,走一路就吃出一条路来,沿途六十里,宽数丈,草丛矮树都吃没了。”
刘备摸了摸大象身上披挂的装备,似乎是剖开的长毛竹,直接连竹节都没去掉,打孔后用麻绳缀连起来,风格非常粗犷,给大象披了一层轻便而又厚实的毛竹甲。
毛竹轻便,又比木头防刺防箭效果好,平时人穿的盔甲以竹制为劣,主要是因为毛竹圆弧比较大,不容易做平,然后等重情况下厚度大,影响行动。
但大象只要浑身挂一套铠甲,不用穿戴,腿上也不需要保护,就躯干披着,所以也就不存在厚度影响灵活的问题了,还省钱。
南方毛竹多得不要钱,这玩意儿还不用精加工。大象挂在身上,就跟人类夏天坐的麻将竹凉席差不多。
刘备看着,居然有点“织席贩履”的亲切感,虽然他小时候织的是草席不是竹席。
检查完大象的“盔甲”之后,再往上看,还能看到大象脖子后面一米左右,有个类似鞍的东西,鞍后面还有一个轿厢,都是用很粗的麻绳绕一整圈绑在大象背上。
象鞍刘备倒也理解,他之前见过驾象的蛮兵手上拿着两根削尖的短矛,只有竹尖没有铁头那种。驾驭战象的时候就靠短矛轻轻戳大象的两个耳朵,利用大象的痛觉控制方向,戳左耳朵就是往右转、戳右耳朵就是往左转。
(注:其实大象是比较容易受惊的动物,实战中如果有敌军神射手能精准瞄着一边耳根射,也有可能误导大象转向横冲。但一般都是乱射,所以不如驯象人的控制效率高。)
不过象背上那个比鞍还大的轿厢,刘备就有些不理解了。
李恢就给他解释,大象驮运能力极强,听右将军说,他博览群书、见过西域史书,说泰西之地有古国迦太基,是跟当年班超所开拓的西域商路诸国有过贸易的,那边的战象就搞轿厢,能坐三人,除了驭手之外,其余人持弓放箭。
所以这次李恢出兵之前,按李素的交代,装了一百部原本不适合机动作战的诸葛连弩在象背上。因为连弩沉重,大象也有点吃力,所以选的士兵都是尽量瘦小体轻的蛮兵,一个瞄准放箭一个专职装填。
考虑到连弩的弹药消耗速度太快,射完的时候射手也要帮着一起装。
连弩最大的弱点就是笨重行动不便,所以没法追着敌人射,另一个就是射程太近了。但跟大象一配合,似乎就能解决。
大象本来就是冲到人堆里用的,敌军看到了或许会躲开、然后用两丈长矛抵住、保持距离引导大象冲过阵去。但有了连弩,那些列枪阵抵着大象的敌人就完了,才隔着十步远被贴脸喷,简直酸爽。
刘备听了李恢的战术描述,都忍不住微微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对明天的决战更有信心了。
……
一夜无话,刘备李素虽然半夜才睡着,但醒来后还是精神很亢奋,大军四更造饭、五更天已经吃完、歇息了一会儿,然后出营列阵了。
对面的李傕军也差不多,五更天出营,缓缓行军七八里地,走到早上辰时,两军已经在开阔的泾河高原上摆好阵型。
一边九万人,一边十七万人(有三万内鬼),战场宽度绵延十里,中间有好多空出来的甬道,供前军衰弱后暂时退后修整、或是供后排预备队生力军投入。两边的阵型纵深都有好几十排。
刘备军从西南往东北进攻,阵列的最左翼,也就是西北角,是马超的五千骑兵和呼厨泉的七千骑兵。
中间夹杂了叟兵,然后再是汉人步兵部队,关羽亲自坐镇,下属有太史慈居左、徐晃居右,正中间是高顺带的几个陷阵营,一共三千铁甲步兵。
哀牢夷的蛮兵也在中军,不过关羽没有让他们一开始列阵时就暴露,而是先摆在了中军的那些甬道后面,等他们跟着战象突击的时候再露脸。
往右翼方向,徐晃边上先是昆明黑夷,也就是孟尝孟信兄弟的蛮兵,最东南角是赵云一万五千骑兵。
对面的十七万西凉军,郭汜麾下的骑兵名将杨定,还是对付他的老对手马超,伍习对付呼厨泉,郭汜的步兵主力与叟兵、太史慈的步兵正对。
中间李傕的步兵主力则与高顺的陷阵营、徐晃的右翼步兵对阵,其中李傕的部将李利(也是李傕的侄儿)带着李傕最精锐的那部分步兵,重点盯防高顺。
段煨的三万人马与孟家的昆明黑夷蛮兵对阵,还要分兵协防两翼,最后张绣的骑兵对阵赵云。
旌旗招展,熏风猎猎,所有人早就把手搭在眉毛上,凝神想看清对面的旗帜,把自己一会儿要跟谁对手牢牢记在心里。
比如马超和杨定、赵云和张绣、郭汜和太史慈、李利和高顺……一个个都找准了自己的对手,就等金鼓齐鸣就盯着杀。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事实上刘备最终的决战总兵力也就是刚刚九万人。
其中蛮族步兵大约两万五千(哀牢夷、昆明夷、叟兵、战象)
汉族步兵三万八千(三万五千普通步兵,三千陷阵营铁甲兵)。汉族骑兵两万(赵云一万五,马超五千),南匈奴单于卫队骑兵七千。
之所以要骗段煨,一方面是给段煨壮胆,另一方面也是战象这种秘密杀器费诗不方便跟段煨说,要保持神秘性。
一百头战象的威力,在泾河高原的开阔地带上冲锋起来,威力跟一两万步兵相比,也不遑多让。所以费诗觉得自己也不算吹牛,只是稍微腾挪偷换了一下,“等效战斗力”并没有夸大。
费诗在段煨营中冒死游说的同时,刘备、李素等人在军营中也还没歇息呢。他们同样紧张,也要反复巡查摸排新抵达的援军的状况,为明天的决战做好士气鼓舞的工作。
战象部队和哀牢夷,其实才刚刚抵达了一天,如今已经睡下了,需要加紧好好睡一夜恢复体力。刘备也对于大象部队第一次在自己手下投入实战感到疑惑,所以亲自来视察了解、听相关军官讲解战象的作战原理。
而负责给他讲解的,正是南中永昌郡李家的人、如今担任哀牢夷兵监军的李恢。这个才19周岁的年轻官吏,就凭借着家族在南中的威望,当上了监督协调一万蛮兵的监军。(李恢刚来,但是太年轻,所以不适合说客,让费诗去)
说句题外话,跟着这一波哀牢夷援兵一起来的,还有一小队蜀郡郡丞诸葛瑾派来的信使。
信使是三月份从成都出发、跟着部队一起北上的,所以行动缓慢,没有赶上三月底孙乾的运粮队,而是这次四月十号才跟着哀牢兵抵达华亭。
诸葛瑾的信使带了一封秘表、一封家信。
秘表是给刘备的,是刘备的侧妃糜贞等人写的,奏报了汉中王妃吴苋三月初二在成都行宫诞下了刘备的嫡长子,他们没敢仓促奏报,稍微缓了几日,等医官确认了新生儿一切健康,才发出了这份秘奏,让刘备定夺儿子要叫什么名字。
吴苋是去年四月份怀孕、六月份验明的,所以今年三月初二生下来,属于正常足月,甚至还稍微晚产了几天。
至于那封顺便捎带的家信,当然是蔡琰写给李素的,信里说她一切安好,如今已经怀了五六个月,行动渐渐不便,天热的时候都懒得走动了。这没什么,就是例行公事的汇报罢了。
所以,得到哀牢夷援兵的同时,汉中王大营里的高层之间,着实弥漫着一股意外的振奋,关羽赵云这些都到中军大帐来道喜,还问刘备准备给儿子取什么名字。
本来大战前夜不该多喝酒,最后还是没忍住,关羽赵云他们都每人喝三碗,刘备也喝了。
刘备也不知是怎么想的,喝完酒随口说:“不如叫刘永吧,就当是祈福此番大汉中兴之后,能够永固。孤也是很有信心。
伯雅能论述出《殿兴有福》这样让天下长治久安、人心思定的鸿著,此天以伯雅授孤也。只要咱将来辅佐陛下,励精图治、革除弊政,立百世良法。天下永安、逃脱治乱循环之道,也是有可能的。”
刘封刘禅这几个尚未出现的存在就这样被永远跳过了,竟也机缘巧合直接跳到了吴苋所生的刘永。
取完名字之后,刘备还不忘敲打关羽、赵云:“别想这些了,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大战在即,军务为重,回去好好歇息。只要歼灭了李傕郭汜,回到长安,儿子什么时候都能有。”
这有点话糙理不糙,一看就是不在乎儿子的老流氓脾气。
……
其他将领都去休息之后,刘备就喊上李恢,到象营巡查。
一百头大象,占了不小一块地方,之前在出华亭时都是喂饱了的,昨天在泾河高原上行军,还需要配套的士卒不时割草和砍灌木给大象吃。
关中干旱,泾河高原今年种田收成会暴跌,不过树木植被倒是不至于全部枯死,所以养大象打个一两场战役还是撑得住的。
而且大象杂食性比较强,几乎什么树木的枝叶都能吃,小的灌木甚至能连拇指粗的茎秆一起吃掉。哪怕旱季有树木枯萎了,干草干叶也能吃,只要多喝水。
“这些象养得不错,没有耗费随军的战马料,就能保持住战斗力,你用心了。”刘备拍拍大象鼻子,满意地表扬李恢。
李恢笑道:“大王明鉴,这一路上来,走一路就吃出一条路来,沿途六十里,宽数丈,草丛矮树都吃没了。”
刘备摸了摸大象身上披挂的装备,似乎是剖开的长毛竹,直接连竹节都没去掉,打孔后用麻绳缀连起来,风格非常粗犷,给大象披了一层轻便而又厚实的毛竹甲。
毛竹轻便,又比木头防刺防箭效果好,平时人穿的盔甲以竹制为劣,主要是因为毛竹圆弧比较大,不容易做平,然后等重情况下厚度大,影响行动。
但大象只要浑身挂一套铠甲,不用穿戴,腿上也不需要保护,就躯干披着,所以也就不存在厚度影响灵活的问题了,还省钱。
南方毛竹多得不要钱,这玩意儿还不用精加工。大象挂在身上,就跟人类夏天坐的麻将竹凉席差不多。
刘备看着,居然有点“织席贩履”的亲切感,虽然他小时候织的是草席不是竹席。
检查完大象的“盔甲”之后,再往上看,还能看到大象脖子后面一米左右,有个类似鞍的东西,鞍后面还有一个轿厢,都是用很粗的麻绳绕一整圈绑在大象背上。
象鞍刘备倒也理解,他之前见过驾象的蛮兵手上拿着两根削尖的短矛,只有竹尖没有铁头那种。驾驭战象的时候就靠短矛轻轻戳大象的两个耳朵,利用大象的痛觉控制方向,戳左耳朵就是往右转、戳右耳朵就是往左转。
(注:其实大象是比较容易受惊的动物,实战中如果有敌军神射手能精准瞄着一边耳根射,也有可能误导大象转向横冲。但一般都是乱射,所以不如驯象人的控制效率高。)
不过象背上那个比鞍还大的轿厢,刘备就有些不理解了。
李恢就给他解释,大象驮运能力极强,听右将军说,他博览群书、见过西域史书,说泰西之地有古国迦太基,是跟当年班超所开拓的西域商路诸国有过贸易的,那边的战象就搞轿厢,能坐三人,除了驭手之外,其余人持弓放箭。
所以这次李恢出兵之前,按李素的交代,装了一百部原本不适合机动作战的诸葛连弩在象背上。因为连弩沉重,大象也有点吃力,所以选的士兵都是尽量瘦小体轻的蛮兵,一个瞄准放箭一个专职装填。
考虑到连弩的弹药消耗速度太快,射完的时候射手也要帮着一起装。
连弩最大的弱点就是笨重行动不便,所以没法追着敌人射,另一个就是射程太近了。但跟大象一配合,似乎就能解决。
大象本来就是冲到人堆里用的,敌军看到了或许会躲开、然后用两丈长矛抵住、保持距离引导大象冲过阵去。但有了连弩,那些列枪阵抵着大象的敌人就完了,才隔着十步远被贴脸喷,简直酸爽。
刘备听了李恢的战术描述,都忍不住微微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对明天的决战更有信心了。
……
一夜无话,刘备李素虽然半夜才睡着,但醒来后还是精神很亢奋,大军四更造饭、五更天已经吃完、歇息了一会儿,然后出营列阵了。
对面的李傕军也差不多,五更天出营,缓缓行军七八里地,走到早上辰时,两军已经在开阔的泾河高原上摆好阵型。
一边九万人,一边十七万人(有三万内鬼),战场宽度绵延十里,中间有好多空出来的甬道,供前军衰弱后暂时退后修整、或是供后排预备队生力军投入。两边的阵型纵深都有好几十排。
刘备军从西南往东北进攻,阵列的最左翼,也就是西北角,是马超的五千骑兵和呼厨泉的七千骑兵。
中间夹杂了叟兵,然后再是汉人步兵部队,关羽亲自坐镇,下属有太史慈居左、徐晃居右,正中间是高顺带的几个陷阵营,一共三千铁甲步兵。
哀牢夷的蛮兵也在中军,不过关羽没有让他们一开始列阵时就暴露,而是先摆在了中军的那些甬道后面,等他们跟着战象突击的时候再露脸。
往右翼方向,徐晃边上先是昆明黑夷,也就是孟尝孟信兄弟的蛮兵,最东南角是赵云一万五千骑兵。
对面的十七万西凉军,郭汜麾下的骑兵名将杨定,还是对付他的老对手马超,伍习对付呼厨泉,郭汜的步兵主力与叟兵、太史慈的步兵正对。
中间李傕的步兵主力则与高顺的陷阵营、徐晃的右翼步兵对阵,其中李傕的部将李利(也是李傕的侄儿)带着李傕最精锐的那部分步兵,重点盯防高顺。
段煨的三万人马与孟家的昆明黑夷蛮兵对阵,还要分兵协防两翼,最后张绣的骑兵对阵赵云。
旌旗招展,熏风猎猎,所有人早就把手搭在眉毛上,凝神想看清对面的旗帜,把自己一会儿要跟谁对手牢牢记在心里。
比如马超和杨定、赵云和张绣、郭汜和太史慈、李利和高顺……一个个都找准了自己的对手,就等金鼓齐鸣就盯着杀。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本文网址:http://www.66shuku.com/xs/2/2270/1956922.html,手机请浏览:m.66shuku.com/book/2270/ 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