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群贤毕至
推荐阅读:重生了,回到小县城当豪门、轮回乐园、逆天邪神、踏星、女帝攻略楚倾歌、万相之王、重生之最强剑神、覆汉、国潮1980、夜的命名术、
五月初一,辽河平原南端的辽隧县。
辽河是辽东最大的河流,水量丰沛,辽东四郡的29万人口当中,有近20万都是生活在辽河流域,辽河两岸也是东北如今最大的农耕区。
而辽河同样是一条有三道分叉支流组成的大河,这三道支流中的两道,就是在辽隧县以南汇聚的,而从辽隧再往北不到三十里,东侧的那条支流又会再分叉为两股。
这三条支流,最西边那条连接着望平县、辽阳县,
中间那条则通往玄菟郡的高句骊县(沈阳)、西盖马县(抚顺),
最东边则通往郡治襄平(辽阳)。
可以说整个辽河平原所有的县城,都是由辽隧这个锁钥锁着,不突破这里,就无法沿着水路抵达其他地方。
而水路又是确保进攻方粮道不被切断的关键,所以敌我双方把辽河平原争夺战的核心摆在辽隧,也就毫不奇怪了。
张纯的最后两万兵马,以及他新拉的壮丁,大多分布在辽隧、襄平两处。
而刘备的人马,也已经在辽隧县以南的辽河东西两岸,与辽隧县隔河对峙扎下大营。
从四月底开始,汉军驻扎在三岔河口以南的兵力就在不断增多。因为新兵的比例很高,所以大营里每天热火朝天,就算没有战事准备,也得日常操练,以便让新兵尽快形成战斗力。
远在昌黎城的府邸倒是修好了,但刘备和李素都没时间去,反而泡在前线大营里。一时之间辽河前线这座野外大营,倒是成了整个辽东的政局中枢,有什么政务大事儿都跑来军营里汇报处置。连带着有名士、勇士来投奔刘备,也都是直奔辽河大营,不去昌黎城了。
考虑到李素本来就没有家人,向来一个人自己住,这一年多来只有几个亲兵帮他洗衣打扫,而吃饭都是在营里跟大伙儿一起的。
刘备这次修府的时候,还特地从饥民中挑了几个看上去长得还干净的小姑娘给李素做使唤婢女打扫卫生。但因为李素在前线,一时半会儿又用不上人伺候了。
……
这天一大早,刘备起身刚准备去寻营,看看最近招募到的那群新兵和基层军官的训练工作如何、其中能不能选拔出一些好苗子的人才。
结果,还在吃早饭,就听到下属来报,说是有几个名士慕名来投。
刘备连忙放下筷子,还让下属把李素请来,一起去见一见。
李素还未成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睡眠比较充足,不会像刘备那么勤政。他几乎是还在洗漱就被拖来了。
来到中军大帐,跟刘备稍微说了两句,他就看到门外两个挺有风度的年轻文士进来投奔。
“北海管宁、邴原,特来拜见府君!闻府君仅仅数月之间,便安定了辽东十数万饥民,还想出以工代赈之奇策,使民心悦诚服、不患不均。
我等原本隐居沓氏、见天下汹汹、牧守贪鄙,素来立志不愿为官。今见府君如此爱民牧民,有感于明主,故来相投。”
刘备读书少,对名士也不是很感冒——主要是之前也没见有名士类型的来投奔他,所以暂时不太理解管宁和邴原的名气到底是什么级别的。
但李素读过“割席断交”的典故,知道管宁和华歆是同学,只不过华歆贪慕荣华富贵,管宁就跟他割开平时读书一起坐的席子,绝交了。
而华歆严格来说跟卢植、郑玄是同门,所以管宁这名士的辈分倒是挺不错了。
他便附耳说道:“这俩都是当今名士,与华歆齐名,与尊师卢公也算辈分相若了。虽以清谈著称,不知是否有行政经验。但作为文教之官,执掌一方礼法教化,定然胜任。”
刘备点点头,便打算留用二人为辽东的教育主管官员。
而就在这时,中军大帐的门帘就被撞开了,一个将领风风火火冲进来:“大哥!听说辽东大名士管先生来了?在哪里在哪里?我要去拜见!”
刘备都不用看,只闻其声就知道是三弟张飞这个“名士控”老毛病发作了,又来巴结名士。
他只好尴尬赔笑:“让二位先生见笑了,这是舍弟张飞,素来仰慕贤士。先生们既然看得起备,便做个辽东属国的礼乐长、祠祀长,虽然俸禄级别不高,只是秩三百石,还请勿嫌轻微。”
管宁肃然道:“能得其所哉,已是大幸,俸禄品秩,本不重要。府君人尽其用,肯以我等掌礼乐教化,敢不效力。只不过,孙子曰:将能而君不御之者胜。人各有所长,日常施政之时。教些什么,不教什么,还望府君不要过问。”
说完,管宁和邴原都是对刘备深深作了一揖。
刘备慨然应诺:“那是自然,只要不是危害朝廷的言论,二位想在辽东如何教化百姓,均可自处。”
管宁这种人,跟华歆一样,都是被朝廷以“有道”的名义征辟过的,只是管宁清高,没有应征。
所以,哪怕管宁这人研究的学问没什么屁用,但只要他肯为刘备做事,就可以极大提高刘备阵营对上流名士的吸引力,改善品牌形象。
看看,连汉灵帝让三公征辟管宁他都不去,却因为发现刘备立志于建设世外桃源、安民养民,从而来投,这得是多鲜明的对比!
另外,多嘴提一句,管宁这人的学问,倒是真没什么用,他这辈子最喜欢考证的是古代各朝的祭祀礼仪。
比如从商周以来天子/诸侯登基该怎么操办、封禅该怎么操办,丧礼、婚嫁、做寿、册封……一堆华而不实的东西,太平岁月倒是可以彰显朝廷威仪,但乱世就鸟用无了。
除此之外,管宁还喜欢考证各种贵族的血统源流、华夏所有姓氏的起源、初始分封,总之就是一堆考据癖的活儿。
如果刘备是个一文不名血统卑贱的异姓人,那重用管宁说不定还有额外的好处,那就是“考证自己的姓氏和祖宗有多牛逼”,好为自己身上贴金。
比如历史上公孙氏就干过这事儿,近水楼台找管宁考证了“公孙”这个姓的源流,想认个牛逼祖宗变高贵一点。
但刘备是汉室宗亲啊,姓刘的已经不需要管宁考证这些了,管宁也就只能做个吉祥物。
……
刘备花了足足半天时间,安抚笼络这些名士,还亲自陪他们吃了顿午饭,送了些不太值钱但能显示出府君关心的生活用品。
最后让张飞亲自送他们回昌黎城、另找清静馆舍安顿。
管宁却表示不想住昌黎城里,要在城外农村设庐,除了担任礼乐长的官职外,还想闲暇时躬耕收徒、另办私学。
刘备也都答应了,让张飞到时候给他们弄两套住处,城内自有馆舍、城外再寻山水清幽处另盖别墅。
送走管宁、邴原后,刘备才有时间去巡营,看看上一旬新募集到的官兵是否有脱颖而出的可用之才——这种巡视工作,刘备本人是每十天必定抽出时间亲自过问的,平时则交给关羽练兵。
今天因为李素也在,就心血来潮拉李素一起:
“伯雅贤弟,不如饭后陪愚兄走走,正好消食,看看新募兵马的军威。”
李素微笑答应:“敢不从命,正好这几日久不骑马,缺乏锻炼。”
说着,刘备就拉了他一起骑马去校场。
李素之前因为点拨鲁肃政务繁忙,这个月来还是第一次参观辽河大营的校场。
还没走近,就看到尘沙漫漫,大约有三千多名新兵在列队操练,军官们也在一旁观摩督导,顺便根据士兵们的武艺选拔出可以担任什长、队率的基层骨干。
士兵们也要参加木刀木剑的对练选拔,或者射箭展示技艺,以确定初步的兵种划分。
李素一眼看去,这些兵源都非常年轻,大多数都才二十出头,甚至还有十七八岁的青少年。
“这些兵源看着就年轻力壮,真是不错。”李素由衷赞叹。
刘备以鞭梢遥遥一指,扭头对李素说:“这不是听了贤弟建议,为了确保士卒忠心,都是尽量挑有兄弟同在的饥民、兄长已经娶妻有后,弟弟还未娶的,让弟从军,发给兄嫂屯田。
这样他们也会觉得是为保卫自己家园而战,士气愈发高涨,不至于像普通孑然无亲的士兵那样容易逃亡。同时,又能兼得孑然无亲士卒的悍勇、生死看淡。”
李素报以微笑,却并不接话。
因为刘备说的这番理由,确实是李素上个月瞎掰的。
但李素的本意,只是想让刘备扩军时尽量挑选年龄年轻一些的士兵,以延长士兵的可服役年限,为将来乱世的常年转战打好基础。
至于那种“好好干,干得好明年哥再给你娶个嫂子”之类的借口,纯粹是他为了说服刘备而瞎编的。
事实上,李素也是挺同情这些被征了兵、拿出军饷口粮养同为屯田饥民的兄嫂侄儿的可怜弟弟的。
“这些人都是家中有兄嫂、而自己还未娶的青壮?那几万屯田饥民中,竟然能选出六七千之多这样的人,还真是让我没想到。”李素不由也有些诧异,便确认了一句。
刘备:“也不可能都是如此,为了扩军到两万,实在没有那么多完全符合的,也只能事急从权。这里面大约有四千多人,是你说的那种有兄嫂自己光棍的弟弟,还有两千多人,是十八到二十来岁举目无亲的纯光棍。
不过这些人不知道为何而战,军纪会差一些,不能单独成军,要担任基层军官也要多受些考验。我吩咐过云长,凡是遇到来历不明、举目无亲的,要授予军官,都得额外加试射、御之术,确实全面的才能直接重用,也免得细作轻易混入。”
这也是人之常情,来历不明的人要往上爬,肯定要多经受一些考验,谈不上不公平。
刘备以鞭梢一指,校场尽头有一片靶场,正在比试射箭,包括站射和骑在马背上射,那里便是在考教这些来历不明又有军官潜力的人武艺的地方。
既然来了,他跟李素也就过去观摩一番。
李素饶有兴致地想看看关羽是如何选拔士卒武艺的,看了一会儿,就发现有几个年轻人射得都还不错,关羽也分别授予了他们什长或者队率。
就在李素看得有些麻木的时候,场内有一个八字胡浓密的年轻人下场了,看来也就二十出头年纪,身材比刘备高些,但比关羽赵云要矮。
一看那人拿起弓,李素就有一种直觉:这是遇上高手了?
因为感觉那人拿弓的气势,就跟赵云有几分相似。
“嘣~嘣~嘣~”三箭,干净利落,全部命中了靶心。
关羽都看得眼前一亮,一拍大腿:“好,果然武艺不错,我再考考你军纪,若是识字明纪律,直接授你屯长也行。敢问壮士来历?”
那人拱拱手:“听闻刘府君招募人才,凡有一技之长者皆得用,故而来投,至于出身来历,便不重要了吧?”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辽河是辽东最大的河流,水量丰沛,辽东四郡的29万人口当中,有近20万都是生活在辽河流域,辽河两岸也是东北如今最大的农耕区。
而辽河同样是一条有三道分叉支流组成的大河,这三道支流中的两道,就是在辽隧县以南汇聚的,而从辽隧再往北不到三十里,东侧的那条支流又会再分叉为两股。
这三条支流,最西边那条连接着望平县、辽阳县,
中间那条则通往玄菟郡的高句骊县(沈阳)、西盖马县(抚顺),
最东边则通往郡治襄平(辽阳)。
可以说整个辽河平原所有的县城,都是由辽隧这个锁钥锁着,不突破这里,就无法沿着水路抵达其他地方。
而水路又是确保进攻方粮道不被切断的关键,所以敌我双方把辽河平原争夺战的核心摆在辽隧,也就毫不奇怪了。
张纯的最后两万兵马,以及他新拉的壮丁,大多分布在辽隧、襄平两处。
而刘备的人马,也已经在辽隧县以南的辽河东西两岸,与辽隧县隔河对峙扎下大营。
从四月底开始,汉军驻扎在三岔河口以南的兵力就在不断增多。因为新兵的比例很高,所以大营里每天热火朝天,就算没有战事准备,也得日常操练,以便让新兵尽快形成战斗力。
远在昌黎城的府邸倒是修好了,但刘备和李素都没时间去,反而泡在前线大营里。一时之间辽河前线这座野外大营,倒是成了整个辽东的政局中枢,有什么政务大事儿都跑来军营里汇报处置。连带着有名士、勇士来投奔刘备,也都是直奔辽河大营,不去昌黎城了。
考虑到李素本来就没有家人,向来一个人自己住,这一年多来只有几个亲兵帮他洗衣打扫,而吃饭都是在营里跟大伙儿一起的。
刘备这次修府的时候,还特地从饥民中挑了几个看上去长得还干净的小姑娘给李素做使唤婢女打扫卫生。但因为李素在前线,一时半会儿又用不上人伺候了。
……
这天一大早,刘备起身刚准备去寻营,看看最近招募到的那群新兵和基层军官的训练工作如何、其中能不能选拔出一些好苗子的人才。
结果,还在吃早饭,就听到下属来报,说是有几个名士慕名来投。
刘备连忙放下筷子,还让下属把李素请来,一起去见一见。
李素还未成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睡眠比较充足,不会像刘备那么勤政。他几乎是还在洗漱就被拖来了。
来到中军大帐,跟刘备稍微说了两句,他就看到门外两个挺有风度的年轻文士进来投奔。
“北海管宁、邴原,特来拜见府君!闻府君仅仅数月之间,便安定了辽东十数万饥民,还想出以工代赈之奇策,使民心悦诚服、不患不均。
我等原本隐居沓氏、见天下汹汹、牧守贪鄙,素来立志不愿为官。今见府君如此爱民牧民,有感于明主,故来相投。”
刘备读书少,对名士也不是很感冒——主要是之前也没见有名士类型的来投奔他,所以暂时不太理解管宁和邴原的名气到底是什么级别的。
但李素读过“割席断交”的典故,知道管宁和华歆是同学,只不过华歆贪慕荣华富贵,管宁就跟他割开平时读书一起坐的席子,绝交了。
而华歆严格来说跟卢植、郑玄是同门,所以管宁这名士的辈分倒是挺不错了。
他便附耳说道:“这俩都是当今名士,与华歆齐名,与尊师卢公也算辈分相若了。虽以清谈著称,不知是否有行政经验。但作为文教之官,执掌一方礼法教化,定然胜任。”
刘备点点头,便打算留用二人为辽东的教育主管官员。
而就在这时,中军大帐的门帘就被撞开了,一个将领风风火火冲进来:“大哥!听说辽东大名士管先生来了?在哪里在哪里?我要去拜见!”
刘备都不用看,只闻其声就知道是三弟张飞这个“名士控”老毛病发作了,又来巴结名士。
他只好尴尬赔笑:“让二位先生见笑了,这是舍弟张飞,素来仰慕贤士。先生们既然看得起备,便做个辽东属国的礼乐长、祠祀长,虽然俸禄级别不高,只是秩三百石,还请勿嫌轻微。”
管宁肃然道:“能得其所哉,已是大幸,俸禄品秩,本不重要。府君人尽其用,肯以我等掌礼乐教化,敢不效力。只不过,孙子曰:将能而君不御之者胜。人各有所长,日常施政之时。教些什么,不教什么,还望府君不要过问。”
说完,管宁和邴原都是对刘备深深作了一揖。
刘备慨然应诺:“那是自然,只要不是危害朝廷的言论,二位想在辽东如何教化百姓,均可自处。”
管宁这种人,跟华歆一样,都是被朝廷以“有道”的名义征辟过的,只是管宁清高,没有应征。
所以,哪怕管宁这人研究的学问没什么屁用,但只要他肯为刘备做事,就可以极大提高刘备阵营对上流名士的吸引力,改善品牌形象。
看看,连汉灵帝让三公征辟管宁他都不去,却因为发现刘备立志于建设世外桃源、安民养民,从而来投,这得是多鲜明的对比!
另外,多嘴提一句,管宁这人的学问,倒是真没什么用,他这辈子最喜欢考证的是古代各朝的祭祀礼仪。
比如从商周以来天子/诸侯登基该怎么操办、封禅该怎么操办,丧礼、婚嫁、做寿、册封……一堆华而不实的东西,太平岁月倒是可以彰显朝廷威仪,但乱世就鸟用无了。
除此之外,管宁还喜欢考证各种贵族的血统源流、华夏所有姓氏的起源、初始分封,总之就是一堆考据癖的活儿。
如果刘备是个一文不名血统卑贱的异姓人,那重用管宁说不定还有额外的好处,那就是“考证自己的姓氏和祖宗有多牛逼”,好为自己身上贴金。
比如历史上公孙氏就干过这事儿,近水楼台找管宁考证了“公孙”这个姓的源流,想认个牛逼祖宗变高贵一点。
但刘备是汉室宗亲啊,姓刘的已经不需要管宁考证这些了,管宁也就只能做个吉祥物。
……
刘备花了足足半天时间,安抚笼络这些名士,还亲自陪他们吃了顿午饭,送了些不太值钱但能显示出府君关心的生活用品。
最后让张飞亲自送他们回昌黎城、另找清静馆舍安顿。
管宁却表示不想住昌黎城里,要在城外农村设庐,除了担任礼乐长的官职外,还想闲暇时躬耕收徒、另办私学。
刘备也都答应了,让张飞到时候给他们弄两套住处,城内自有馆舍、城外再寻山水清幽处另盖别墅。
送走管宁、邴原后,刘备才有时间去巡营,看看上一旬新募集到的官兵是否有脱颖而出的可用之才——这种巡视工作,刘备本人是每十天必定抽出时间亲自过问的,平时则交给关羽练兵。
今天因为李素也在,就心血来潮拉李素一起:
“伯雅贤弟,不如饭后陪愚兄走走,正好消食,看看新募兵马的军威。”
李素微笑答应:“敢不从命,正好这几日久不骑马,缺乏锻炼。”
说着,刘备就拉了他一起骑马去校场。
李素之前因为点拨鲁肃政务繁忙,这个月来还是第一次参观辽河大营的校场。
还没走近,就看到尘沙漫漫,大约有三千多名新兵在列队操练,军官们也在一旁观摩督导,顺便根据士兵们的武艺选拔出可以担任什长、队率的基层骨干。
士兵们也要参加木刀木剑的对练选拔,或者射箭展示技艺,以确定初步的兵种划分。
李素一眼看去,这些兵源都非常年轻,大多数都才二十出头,甚至还有十七八岁的青少年。
“这些兵源看着就年轻力壮,真是不错。”李素由衷赞叹。
刘备以鞭梢遥遥一指,扭头对李素说:“这不是听了贤弟建议,为了确保士卒忠心,都是尽量挑有兄弟同在的饥民、兄长已经娶妻有后,弟弟还未娶的,让弟从军,发给兄嫂屯田。
这样他们也会觉得是为保卫自己家园而战,士气愈发高涨,不至于像普通孑然无亲的士兵那样容易逃亡。同时,又能兼得孑然无亲士卒的悍勇、生死看淡。”
李素报以微笑,却并不接话。
因为刘备说的这番理由,确实是李素上个月瞎掰的。
但李素的本意,只是想让刘备扩军时尽量挑选年龄年轻一些的士兵,以延长士兵的可服役年限,为将来乱世的常年转战打好基础。
至于那种“好好干,干得好明年哥再给你娶个嫂子”之类的借口,纯粹是他为了说服刘备而瞎编的。
事实上,李素也是挺同情这些被征了兵、拿出军饷口粮养同为屯田饥民的兄嫂侄儿的可怜弟弟的。
“这些人都是家中有兄嫂、而自己还未娶的青壮?那几万屯田饥民中,竟然能选出六七千之多这样的人,还真是让我没想到。”李素不由也有些诧异,便确认了一句。
刘备:“也不可能都是如此,为了扩军到两万,实在没有那么多完全符合的,也只能事急从权。这里面大约有四千多人,是你说的那种有兄嫂自己光棍的弟弟,还有两千多人,是十八到二十来岁举目无亲的纯光棍。
不过这些人不知道为何而战,军纪会差一些,不能单独成军,要担任基层军官也要多受些考验。我吩咐过云长,凡是遇到来历不明、举目无亲的,要授予军官,都得额外加试射、御之术,确实全面的才能直接重用,也免得细作轻易混入。”
这也是人之常情,来历不明的人要往上爬,肯定要多经受一些考验,谈不上不公平。
刘备以鞭梢一指,校场尽头有一片靶场,正在比试射箭,包括站射和骑在马背上射,那里便是在考教这些来历不明又有军官潜力的人武艺的地方。
既然来了,他跟李素也就过去观摩一番。
李素饶有兴致地想看看关羽是如何选拔士卒武艺的,看了一会儿,就发现有几个年轻人射得都还不错,关羽也分别授予了他们什长或者队率。
就在李素看得有些麻木的时候,场内有一个八字胡浓密的年轻人下场了,看来也就二十出头年纪,身材比刘备高些,但比关羽赵云要矮。
一看那人拿起弓,李素就有一种直觉:这是遇上高手了?
因为感觉那人拿弓的气势,就跟赵云有几分相似。
“嘣~嘣~嘣~”三箭,干净利落,全部命中了靶心。
关羽都看得眼前一亮,一拍大腿:“好,果然武艺不错,我再考考你军纪,若是识字明纪律,直接授你屯长也行。敢问壮士来历?”
那人拱拱手:“听闻刘府君招募人才,凡有一技之长者皆得用,故而来投,至于出身来历,便不重要了吧?”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本文网址:http://www.66shuku.com/xs/2/2270/1956614.html,手机请浏览:m.66shuku.com/book/2270/ 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