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第 294 章
推荐阅读:重生了,回到小县城当豪门、轮回乐园、逆天邪神、踏星、女帝攻略楚倾歌、万相之王、重生之最强剑神、覆汉、国潮1980、夜的命名术、
林真酒醒了一些,望着鹿鹿手里的信,接到了手里。
原本起身要走的林小幺对林真道:“三哥,我先去休息休息,明天咱们两兄弟接着聊。”
林真点头:“好,鹿鹿,你带四爷去旁边厢房里休息,最近还冷,拿床厚点的被子。”
“是,老板,”鹿鹿走到林小幺近前,带着他去已经收拾好的厢房。
林真打开信封,抽出信笺,只见信的开头写了几句问候的话,然后便是交代自己在京都的近况,最后则说到他已与翰林院掌院学士的嫡幼女定下亲事,今年八月便要完婚。
林真拿着信的手微微顿了一下,把信放到一旁。
顾凛敏锐地察觉到他的清晰:“他在信中写了什么?”
林真拿起酒壶倒了一杯酒:“说他在京都一切安好,并且与翰林院大学士的嫡幼女定了亲,八月要成亲。”
“挺好的,”林真吃了一口酒,“原先在洛州府城的时候,陈娘子就给他相看过几门亲事,要不是天降旱灾,他膝下恐怕都已经有了孩子,如今也算是叫陈娘子了了心愿。”
钟严今年已二十一岁,在别人眼里年龄已不算小,如今身在翰林院,得翰林院大学士的看重,并将自己的女儿嫁与他,也算两得意了。
顾凛听到信的内容,没说什么,伸手把他手中的杯子拿过去,站起身把他横抱起来。
林真迷迷糊糊地,窝在他怀里打了个呵欠,抬头望着他。
顾凛把他放在床上,拉被子盖在他身上,刚要起身,林真咕哝着拉住他腰带,顺势抱住他的腰,头还在他小腹那儿蹭了蹭:“顾栓子,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
“嗯。”
“你还真实诚。”
“真真问,我就说。”
“你与朝堂里的人有了联系?”顾凛从未在他面前遮掩,只是避开了一些东西,林真发现端倪是早晚的事儿。
顾凛点头:“是,林叔还记得我们上京都时遇到的水匪吗?”
“你是说,那些水匪是冲着某人去的,你现在联系的那人就是当日被水匪追杀的人?”
“是,当日那人就在我们乘坐的那艘船上,十一皇子秦子文。”
林真极少打听朝堂里的事,对十一皇子秦子文更是两眼一抹黑,他望着顾凛:“官员站队本就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他得势你便能扶摇直上,他落败你无法独善其身,这点我想你明白。”
“嗯,他现在做得还算隐蔽,上有荣亲王宣亲王和贤亲王等几位王爷顶着风头,鲜少有人将目光落在他身上。”几次交锋下来,顾凛摸到了一些秦子文的底细,这位十一皇子,是个和稀泥的,目的并非是那九五至尊之位,而是有自己的另外的想法。
就像他拼死从徐州带回了证据,想把后头的人揪出来那样,他所做的事,更像复仇。
从他这里,以及加上自己网罗到的一些消息,顾凛对朝中局势有自己的判断。
当今圣上秦仲近两年来卧病两次,性情愈发易怒暴戾,下面的几位亲王蠢蠢欲动,越来越维持不住表面的风平浪静,这不仅是日益衰老,逐渐失去掌握力的秦仲造成的,还有多年来未立太子,东宫之位空悬的缘故。
这最后一点平静,只待这位在位三十多年的皇上一朝卧床,彻底破碎。
顾凛有自己的打算。
林真没有武艺,自然不可能发现异常,要不是顾凛现在提起,遇到水匪这件事他都要忘记了。
没想到当日竟然发生了这些事,那卫三这个行商的身份也可疑起来。
林真刚才被他那一会儿的三杯三杯的喝,弄得酒劲上了头,揉了揉眼睛打呵欠:“你心头有成算就行,我先睡了。”
说完,林真闭上眼睛就睡着了,手放在被子旁边,下半张脸被被子掩盖着。
顾凛把床帐放下来,转身回自己屋。
第二天,林真酒醒之后起床,一问鹿鹿才知道已经中午了,他穿着衣服起来,洗漱过后去旁边厢房找林小幺。
林小幺正坐在太师椅上看书,庞凤寸步不离地站在他身边。
林真看到他淡然自若的样子,走过去看了看他手里的书:“瞧的什么?”
林小幺让庞凤搬张椅子过来,让林真坐下:“一位不算有名的士子写的游记,总共两四卷,我看的是第三卷,三哥你要是想看可以拿回去慢慢看。”
书就放在桌子上,林真拿起第一卷,只见这游记并不是单纯得记录山水风光的游记,同时还有那位士子写的诗文,文风清丽,清新淡雅,叫人眼前一亮。
读过十几年书的林真鉴赏诗词的能力还是有的,他翻了两页,看向林小幺手里的第三卷:“这位士子的声名与才学不符。”
突然,林真发现书卷里夹着一张纸,纸上写着一篇词。
写词的笔迹他梳洗得很,是林小幺的,而这篇词淳朴有情,叫人忍不住读了一遍再品味一遍。
林真看向林小幺,林小幺也发现自己写的词被他看到了,倾身过来对林真道:“闲暇时写着打发时间的,有些拙。”
“人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小幺,这句话应对在了你身上。”林小幺学会的第一个字还是林真教的,一本千字文,磕磕绊绊地读了一年。
之后在安远镇,府城,他都会去书铺买些书放着,有时间了就看一看,练练字。
现在,竟然也能写出叫林真也觉得不错的词来。
林真想到昨天钟严寄来的那封信,觉得自己没有把信的内容告诉林小幺的必要了。
林真问林小幺:“要不要出去看看,林氏的好几个工坊都在州府里,城外还办了猪场和屠宰场,水泥厂要远些,你要是想看也可骑马去。”
“我在平洲就想瞧瞧这份热闹了,走。”林小幺把书本放在一边,站起身,随身伺候的庞凤立即把马鞭递给他。
他的马和林真的红枣一起拴在后院,两匹马看到主人来从草料里抬起头,兴奋地刨蹄子。
林小幺注意到红枣马蹄的不同,“三哥,你那马儿怎么在蹄子上钉了东西?”
林真自己去把红枣的绳子解了,摸摸它的鬃毛:“这是蹄铁,把马儿的蹄子休整过后钉上去的,可以防止马蹄损伤。”
“离州州府的路面多为水泥路,不钉蹄铁受不住。”
“原来如此。”林小幺的马和红枣差不多高,但毛色是白色的,被林小幺拉住后乖巧地拿头蹭了蹭他。
两人一起骑上马,从州府衙门的后门出去,林小幺对能铺出水泥路的水泥更感兴趣,所以他们先到水泥厂去。
天空又高又蓝,他们路上路过了许多正在耕种的男女老少,州府周边的人都是第二年使用曲辕犁了,操纵起来非常熟练,一块块泥土被深翻起来,后边有人跟着把去年堆好的肥一把一把地放到地里,再由人扔种子进去。
林小幺还是第一次看见有人五月耕种,放慢了马速偏头跟林真道:“这个季节,咱们安源镇那边的庄稼都要有小腿那么高了,这儿才刚刚种下去,一亩地能出多少粮食?”
“没有深耕和堆肥,年景好的时候八十斤上下,现在能有两百多斤。”
“比我们那边要少一半。”鲤鱼村的庄稼,没用堆肥的时候就有一百来斤,用堆肥之后管理得好,没有灾害的话三百七八四百斤,可不是比离州这边多出一半。
但是对于一年大半时间都在下雪的离州来说,能增产这么多已是神明的恩赐,不知能养活多少人。
林小幺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儿,对林真道:“我们商队四处卖货收货的时候,听到了些许风声,说朝廷也要教授一种能够肥田增产的法子,可是从去年说到今年,影子都没见着。”
林真第一时间就想到顾凛跟自己说过的,他曾经在呈上去的时务策,里边就详细地阐述过堆肥这项事。
后来林真也听顾凛说过朝廷有意先在京郊试一试,没想到现在都还没施行到地方上去。
这速度也忒慢了一些。
他骑在马上,望着道路两边耕种的人们,道:“你们听说的能够肥田增产的法子,应当就是顾凛呈上去的堆肥法,不过朝廷的动作慢一些,还没有施行下去。”
林小幺道:“这样的好法子,早一日施行,下边的人早一日有一口饱饭吃。”
“就像咱们鲤鱼村,才三四年的功夫家家户户有新衣穿有肉吃。”
林真自然也想这样,可也就是在离州,顾凛当着这个知州,不然谁敢这么全心全意相信他的话和法子,让他拿着百姓赖以生存的土地来折腾。
通往水泥厂的路都修完了,骑上马才半个时辰就到,林真和林小幺在路上就看到有货郎挑着东西在路上走着,等他们看见水泥厂灰色的工厂和厂房,才发现水泥厂周围聚集了不少的货郎。
一起住在厂房的夫郎和妇人们三三两两地来买针头线脑,有丈夫的工钱,这些夫郎和妇人出手也比较大方。
原本起身要走的林小幺对林真道:“三哥,我先去休息休息,明天咱们两兄弟接着聊。”
林真点头:“好,鹿鹿,你带四爷去旁边厢房里休息,最近还冷,拿床厚点的被子。”
“是,老板,”鹿鹿走到林小幺近前,带着他去已经收拾好的厢房。
林真打开信封,抽出信笺,只见信的开头写了几句问候的话,然后便是交代自己在京都的近况,最后则说到他已与翰林院掌院学士的嫡幼女定下亲事,今年八月便要完婚。
林真拿着信的手微微顿了一下,把信放到一旁。
顾凛敏锐地察觉到他的清晰:“他在信中写了什么?”
林真拿起酒壶倒了一杯酒:“说他在京都一切安好,并且与翰林院大学士的嫡幼女定了亲,八月要成亲。”
“挺好的,”林真吃了一口酒,“原先在洛州府城的时候,陈娘子就给他相看过几门亲事,要不是天降旱灾,他膝下恐怕都已经有了孩子,如今也算是叫陈娘子了了心愿。”
钟严今年已二十一岁,在别人眼里年龄已不算小,如今身在翰林院,得翰林院大学士的看重,并将自己的女儿嫁与他,也算两得意了。
顾凛听到信的内容,没说什么,伸手把他手中的杯子拿过去,站起身把他横抱起来。
林真迷迷糊糊地,窝在他怀里打了个呵欠,抬头望着他。
顾凛把他放在床上,拉被子盖在他身上,刚要起身,林真咕哝着拉住他腰带,顺势抱住他的腰,头还在他小腹那儿蹭了蹭:“顾栓子,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
“嗯。”
“你还真实诚。”
“真真问,我就说。”
“你与朝堂里的人有了联系?”顾凛从未在他面前遮掩,只是避开了一些东西,林真发现端倪是早晚的事儿。
顾凛点头:“是,林叔还记得我们上京都时遇到的水匪吗?”
“你是说,那些水匪是冲着某人去的,你现在联系的那人就是当日被水匪追杀的人?”
“是,当日那人就在我们乘坐的那艘船上,十一皇子秦子文。”
林真极少打听朝堂里的事,对十一皇子秦子文更是两眼一抹黑,他望着顾凛:“官员站队本就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他得势你便能扶摇直上,他落败你无法独善其身,这点我想你明白。”
“嗯,他现在做得还算隐蔽,上有荣亲王宣亲王和贤亲王等几位王爷顶着风头,鲜少有人将目光落在他身上。”几次交锋下来,顾凛摸到了一些秦子文的底细,这位十一皇子,是个和稀泥的,目的并非是那九五至尊之位,而是有自己的另外的想法。
就像他拼死从徐州带回了证据,想把后头的人揪出来那样,他所做的事,更像复仇。
从他这里,以及加上自己网罗到的一些消息,顾凛对朝中局势有自己的判断。
当今圣上秦仲近两年来卧病两次,性情愈发易怒暴戾,下面的几位亲王蠢蠢欲动,越来越维持不住表面的风平浪静,这不仅是日益衰老,逐渐失去掌握力的秦仲造成的,还有多年来未立太子,东宫之位空悬的缘故。
这最后一点平静,只待这位在位三十多年的皇上一朝卧床,彻底破碎。
顾凛有自己的打算。
林真没有武艺,自然不可能发现异常,要不是顾凛现在提起,遇到水匪这件事他都要忘记了。
没想到当日竟然发生了这些事,那卫三这个行商的身份也可疑起来。
林真刚才被他那一会儿的三杯三杯的喝,弄得酒劲上了头,揉了揉眼睛打呵欠:“你心头有成算就行,我先睡了。”
说完,林真闭上眼睛就睡着了,手放在被子旁边,下半张脸被被子掩盖着。
顾凛把床帐放下来,转身回自己屋。
第二天,林真酒醒之后起床,一问鹿鹿才知道已经中午了,他穿着衣服起来,洗漱过后去旁边厢房找林小幺。
林小幺正坐在太师椅上看书,庞凤寸步不离地站在他身边。
林真看到他淡然自若的样子,走过去看了看他手里的书:“瞧的什么?”
林小幺让庞凤搬张椅子过来,让林真坐下:“一位不算有名的士子写的游记,总共两四卷,我看的是第三卷,三哥你要是想看可以拿回去慢慢看。”
书就放在桌子上,林真拿起第一卷,只见这游记并不是单纯得记录山水风光的游记,同时还有那位士子写的诗文,文风清丽,清新淡雅,叫人眼前一亮。
读过十几年书的林真鉴赏诗词的能力还是有的,他翻了两页,看向林小幺手里的第三卷:“这位士子的声名与才学不符。”
突然,林真发现书卷里夹着一张纸,纸上写着一篇词。
写词的笔迹他梳洗得很,是林小幺的,而这篇词淳朴有情,叫人忍不住读了一遍再品味一遍。
林真看向林小幺,林小幺也发现自己写的词被他看到了,倾身过来对林真道:“闲暇时写着打发时间的,有些拙。”
“人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小幺,这句话应对在了你身上。”林小幺学会的第一个字还是林真教的,一本千字文,磕磕绊绊地读了一年。
之后在安远镇,府城,他都会去书铺买些书放着,有时间了就看一看,练练字。
现在,竟然也能写出叫林真也觉得不错的词来。
林真想到昨天钟严寄来的那封信,觉得自己没有把信的内容告诉林小幺的必要了。
林真问林小幺:“要不要出去看看,林氏的好几个工坊都在州府里,城外还办了猪场和屠宰场,水泥厂要远些,你要是想看也可骑马去。”
“我在平洲就想瞧瞧这份热闹了,走。”林小幺把书本放在一边,站起身,随身伺候的庞凤立即把马鞭递给他。
他的马和林真的红枣一起拴在后院,两匹马看到主人来从草料里抬起头,兴奋地刨蹄子。
林小幺注意到红枣马蹄的不同,“三哥,你那马儿怎么在蹄子上钉了东西?”
林真自己去把红枣的绳子解了,摸摸它的鬃毛:“这是蹄铁,把马儿的蹄子休整过后钉上去的,可以防止马蹄损伤。”
“离州州府的路面多为水泥路,不钉蹄铁受不住。”
“原来如此。”林小幺的马和红枣差不多高,但毛色是白色的,被林小幺拉住后乖巧地拿头蹭了蹭他。
两人一起骑上马,从州府衙门的后门出去,林小幺对能铺出水泥路的水泥更感兴趣,所以他们先到水泥厂去。
天空又高又蓝,他们路上路过了许多正在耕种的男女老少,州府周边的人都是第二年使用曲辕犁了,操纵起来非常熟练,一块块泥土被深翻起来,后边有人跟着把去年堆好的肥一把一把地放到地里,再由人扔种子进去。
林小幺还是第一次看见有人五月耕种,放慢了马速偏头跟林真道:“这个季节,咱们安源镇那边的庄稼都要有小腿那么高了,这儿才刚刚种下去,一亩地能出多少粮食?”
“没有深耕和堆肥,年景好的时候八十斤上下,现在能有两百多斤。”
“比我们那边要少一半。”鲤鱼村的庄稼,没用堆肥的时候就有一百来斤,用堆肥之后管理得好,没有灾害的话三百七八四百斤,可不是比离州这边多出一半。
但是对于一年大半时间都在下雪的离州来说,能增产这么多已是神明的恩赐,不知能养活多少人。
林小幺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儿,对林真道:“我们商队四处卖货收货的时候,听到了些许风声,说朝廷也要教授一种能够肥田增产的法子,可是从去年说到今年,影子都没见着。”
林真第一时间就想到顾凛跟自己说过的,他曾经在呈上去的时务策,里边就详细地阐述过堆肥这项事。
后来林真也听顾凛说过朝廷有意先在京郊试一试,没想到现在都还没施行到地方上去。
这速度也忒慢了一些。
他骑在马上,望着道路两边耕种的人们,道:“你们听说的能够肥田增产的法子,应当就是顾凛呈上去的堆肥法,不过朝廷的动作慢一些,还没有施行下去。”
林小幺道:“这样的好法子,早一日施行,下边的人早一日有一口饱饭吃。”
“就像咱们鲤鱼村,才三四年的功夫家家户户有新衣穿有肉吃。”
林真自然也想这样,可也就是在离州,顾凛当着这个知州,不然谁敢这么全心全意相信他的话和法子,让他拿着百姓赖以生存的土地来折腾。
通往水泥厂的路都修完了,骑上马才半个时辰就到,林真和林小幺在路上就看到有货郎挑着东西在路上走着,等他们看见水泥厂灰色的工厂和厂房,才发现水泥厂周围聚集了不少的货郎。
一起住在厂房的夫郎和妇人们三三两两地来买针头线脑,有丈夫的工钱,这些夫郎和妇人出手也比较大方。
本文网址:http://www.66shuku.com/xs/1/1986/1693408.html,手机请浏览:m.66shuku.com/book/1986/ 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