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 坚守底线
推荐阅读:重生了,回到小县城当豪门、轮回乐园、逆天邪神、踏星、女帝攻略楚倾歌、万相之王、重生之最强剑神、覆汉、国潮1980、夜的命名术、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尤其是对于天下利益汇于一处的皇宫来说,故而上午的时候御书房内发生了一场“恶战”,到了下午,消息便已经在长安城内各处勋臣贵戚的府上传得沸沸扬扬。
李二陛下本就不是一个严谨死板之人,对于皇宫的掌控其实一直都算不上严密,非但不太在意内侍宫女们私底下嘀嘀咕咕,甚至就连内侍们与外臣结交也并未一味禁止。
他自诩开明,功盖当世,天下人都应当发自内心的予以拥戴,何须用那等严苛之法对待宫人,动辄廷杖鞭挞斩首赐死,弄得自己身边人心惶惶鲜血淋漓?
所以他不仅很少处罚犯了错的大臣,对于宫里的内侍宫女也颇为优柔,这就导致皇宫的消息经常前脚刚刚发生,后脚便已经朝野尽知,偏偏李二陛下对此不以为意,觉得自己光明正大事无不可对人言,更不会有人吃了豹子胆,敢如侯君集那般谋夺他的皇位……
……
“御书房大战”的消息传出去,朝野哗然。
虽然近几年来关陇贵族的声势越来越低,连带着长孙无忌这位曾经的“当朝第一人”也逐渐被李二陛下所冷落,滔天的权势也很大缩水,可那毕竟也是“贞观第一功臣”,更是文德皇后的胞兄啊!
结果却被房俊给打了?
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朝堂之上好歹也是精英云集,一个一个的拎出来都算得上当世人杰,结果却如同市井地痞一般动辄饱以老拳、大打出手?
当然,更多人在震惊于房俊这个“棒槌”的剽悍战斗力之后,更在乎的却是等着看房俊将会遭受到什么样的责罚。
责罚的轻重,极有可能代表着李二陛下在争储当中的意志更偏向于那一边,这对于朝中大臣、世家门阀来说,关乎自家的前程,自然无比关注……
*****
晋王李治在王府之中得知这个消息,坐在那里愣了半天。
良久,方才起身对身边的侍女道:“服侍本王沐浴更衣。”
在后宅洗了澡,换了一身青衣直裰,晋王妃急匆匆赶来,神情有些惶急:“殿下,此事已然传遍长安,对于赵国公的声威打击甚大,不知可有办法挽回?”
她出身当世名门,自幼见惯了官场尔虞我诈,耳濡目染之下,见识自然非是寻常妇人可比。听到“御书房大战”消息之后的第一反应,便是赵国公极有可能因此声威受损,连带着影响力大降,进而影响到争储的形势。
她身后的太原王氏虽然愿意竭尽全力辅佐晋王,可无奈此时的太原王氏早已今非昔比,单薄的力量根本不足以扶持晋王登上储位,不得不唯关陇贵族马首是瞻。
一旦长孙无忌声威受损,最直接的便是关陇势力下降,争储形势愈发岌岌可危……
李治微微一笑,晴朗俊秀的面容不见一丝急躁,轻轻握了一下晋王妃的玉手,温言道:“舅父历经无数风雨险阻,区区小事,岂能难得住他?放心便是,本王这就前去赵国公府探视舅父,商议对策。”
晋王妃秀面微红,反手握住李治的手掌,柔声道:“是妾身莽撞了,殿下成竹在胸,必然化险为夷、成就大业!”
李治笑容温柔,微微颔首,松开晋王妃的玉手,抬脚走出正堂。
外头微风吹拂,春风送暖,禁卫早已经套上马车等在院子里,李治登上马车,关好车门,脸上的笑容缓缓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一片凝重。
手指头轻轻在雕漆茶几上叩击着,心中将眼下之形势细细的捋了一遍,然后得出一个结论。
他此番前往赵国公府,最重要的非是给予长孙无忌宽慰与支持,而是警告……
……
马车到了赵国公府大门前,李治推开车门下了马车,早有长孙家的仆役迎上前来,躬身将其迎入正门。
到了书房,便见到长孙无忌一身常服站在门口,躬身拱手,一揖及地:“老臣见过殿下,不知殿下前来,未能远迎,恕罪恕罪。”
李治快步上前将长孙无忌搀扶起来,脸上的笑容有如春风一般令人愉悦轻松:“本王闲来无事,过府窜门,舅父何必这般客套?说起来,倒是本王应当事先知会一声,有所失礼。”
长孙无忌瞅着李治脸上的笑容,心情却并未有所好转,挤出一个笑容,侧身道:“殿下,请书房内说话。”
李治道:“请!”
便当先进了书房。
长孙无忌随后跟进,转身反手将房门关上,这才将李治让至上座,自己在下首相陪。
两人坐定,长孙无忌喟然一叹,颓然道:“殿下想必是听闻了宫里传出来的消息,故而前来安抚老臣一番吧?唉!都怪老臣一时疏忽,纵横朝堂数十载,却从未想过居然有这般嚣张狂悖之人,失算了,失算了。”
他以手掩面,似乎无颜见人。
李治便安慰道:“舅父何必如此?人生一世,总有疏忽懈怠之时,被对手趁机捉住予以打击,这并算不得什么。舅父其实不必那么心急,父皇春秋鼎盛,储位之归属尚需多年之绸缪运作,岂能旦夕之间便分出胜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之善者,无常形、无常势,敌强我弱、敌弱我强,故而微则无声,巨则汹涌。吾等只需待时而发,顺其自然可也。”
长孙无忌放下手,蹙眉道:“殿下怎会有这般想法?如今之势,已然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是不争,如何逆而夺取、后来居上?”
不过他也承认李治的观点,争还是要争的,却不必争得那么激烈。
李治靠在椅背上,低声说道:“父皇御驾亲征在即,一旦他离开长安,最忌惮只是便是有人趁机在长安搅风搅雨,闹得朝野不靖、人心不稳。这个时候,谁跳的凶,谁就最失分,谁能够顾全大局,谁就更能够得到父皇的青睐。说到底,这储位之归属,不还是父皇心之所属、乾纲独断?”
长孙无忌脸色不大好看,却还是微微颔首。
君在外,众臣协助太子监国,前线战火连天,这个时候最重要便是京畿之稳定,否则一旦波涛汹涌朝局有变,李二陛下如何能够安心征战?
谁让他操心,他就必然事后追究。
李治见到长孙无忌肯听劝,暗暗松了口气,喟然道:“当然,本王也知道舅父这次受委屈了,心中感同身受,同仇敌忾。”
长孙无忌一张脸黑如锅底,想要伸手摸摸额头的伤口,却强自忍住。
岂止是委屈?
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毕竟是曾经的“贞观第一功臣”,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最鼎盛之时就连房玄龄、杜如晦、萧瑀这些个李二陛下的肱骨之臣都不得不退让三分,如今却被一个小辈这般凌虐羞辱,一张面皮简直快要丢尽了。
不过李治能够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赶来慰问,长孙无忌心底还是有几分欣慰的。
朝堂之上,利益争斗、政治较量尽皆冰冷无情,他之所以扶持晋王争储也非是出于甥舅感情,而是单纯为了自己的利益。
但是在利益的背后,能够有几分温情存在,的确令人更能够感受到温暖和愉悦……
然而未等他好好感受这份久违的温馨,便听得李治又说道:“但本王还是想要规劝舅父一句,如论舅父心中如何恨极房俊,都勿要采取哪些毫无底线之手段。本王想要争夺储位,更想要在未来大展宏图建功立业,却绝对不愿意双手沾染了手足兄弟、亲朋故旧的鲜血,踩着一路的尸骸白骨上位。若不得不如此,那本王宁愿放弃争储。”
长孙无忌愕然,不可置信的瞪着李治,放佛头一回认识也似。
李二陛下本就不是一个严谨死板之人,对于皇宫的掌控其实一直都算不上严密,非但不太在意内侍宫女们私底下嘀嘀咕咕,甚至就连内侍们与外臣结交也并未一味禁止。
他自诩开明,功盖当世,天下人都应当发自内心的予以拥戴,何须用那等严苛之法对待宫人,动辄廷杖鞭挞斩首赐死,弄得自己身边人心惶惶鲜血淋漓?
所以他不仅很少处罚犯了错的大臣,对于宫里的内侍宫女也颇为优柔,这就导致皇宫的消息经常前脚刚刚发生,后脚便已经朝野尽知,偏偏李二陛下对此不以为意,觉得自己光明正大事无不可对人言,更不会有人吃了豹子胆,敢如侯君集那般谋夺他的皇位……
……
“御书房大战”的消息传出去,朝野哗然。
虽然近几年来关陇贵族的声势越来越低,连带着长孙无忌这位曾经的“当朝第一人”也逐渐被李二陛下所冷落,滔天的权势也很大缩水,可那毕竟也是“贞观第一功臣”,更是文德皇后的胞兄啊!
结果却被房俊给打了?
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朝堂之上好歹也是精英云集,一个一个的拎出来都算得上当世人杰,结果却如同市井地痞一般动辄饱以老拳、大打出手?
当然,更多人在震惊于房俊这个“棒槌”的剽悍战斗力之后,更在乎的却是等着看房俊将会遭受到什么样的责罚。
责罚的轻重,极有可能代表着李二陛下在争储当中的意志更偏向于那一边,这对于朝中大臣、世家门阀来说,关乎自家的前程,自然无比关注……
*****
晋王李治在王府之中得知这个消息,坐在那里愣了半天。
良久,方才起身对身边的侍女道:“服侍本王沐浴更衣。”
在后宅洗了澡,换了一身青衣直裰,晋王妃急匆匆赶来,神情有些惶急:“殿下,此事已然传遍长安,对于赵国公的声威打击甚大,不知可有办法挽回?”
她出身当世名门,自幼见惯了官场尔虞我诈,耳濡目染之下,见识自然非是寻常妇人可比。听到“御书房大战”消息之后的第一反应,便是赵国公极有可能因此声威受损,连带着影响力大降,进而影响到争储的形势。
她身后的太原王氏虽然愿意竭尽全力辅佐晋王,可无奈此时的太原王氏早已今非昔比,单薄的力量根本不足以扶持晋王登上储位,不得不唯关陇贵族马首是瞻。
一旦长孙无忌声威受损,最直接的便是关陇势力下降,争储形势愈发岌岌可危……
李治微微一笑,晴朗俊秀的面容不见一丝急躁,轻轻握了一下晋王妃的玉手,温言道:“舅父历经无数风雨险阻,区区小事,岂能难得住他?放心便是,本王这就前去赵国公府探视舅父,商议对策。”
晋王妃秀面微红,反手握住李治的手掌,柔声道:“是妾身莽撞了,殿下成竹在胸,必然化险为夷、成就大业!”
李治笑容温柔,微微颔首,松开晋王妃的玉手,抬脚走出正堂。
外头微风吹拂,春风送暖,禁卫早已经套上马车等在院子里,李治登上马车,关好车门,脸上的笑容缓缓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一片凝重。
手指头轻轻在雕漆茶几上叩击着,心中将眼下之形势细细的捋了一遍,然后得出一个结论。
他此番前往赵国公府,最重要的非是给予长孙无忌宽慰与支持,而是警告……
……
马车到了赵国公府大门前,李治推开车门下了马车,早有长孙家的仆役迎上前来,躬身将其迎入正门。
到了书房,便见到长孙无忌一身常服站在门口,躬身拱手,一揖及地:“老臣见过殿下,不知殿下前来,未能远迎,恕罪恕罪。”
李治快步上前将长孙无忌搀扶起来,脸上的笑容有如春风一般令人愉悦轻松:“本王闲来无事,过府窜门,舅父何必这般客套?说起来,倒是本王应当事先知会一声,有所失礼。”
长孙无忌瞅着李治脸上的笑容,心情却并未有所好转,挤出一个笑容,侧身道:“殿下,请书房内说话。”
李治道:“请!”
便当先进了书房。
长孙无忌随后跟进,转身反手将房门关上,这才将李治让至上座,自己在下首相陪。
两人坐定,长孙无忌喟然一叹,颓然道:“殿下想必是听闻了宫里传出来的消息,故而前来安抚老臣一番吧?唉!都怪老臣一时疏忽,纵横朝堂数十载,却从未想过居然有这般嚣张狂悖之人,失算了,失算了。”
他以手掩面,似乎无颜见人。
李治便安慰道:“舅父何必如此?人生一世,总有疏忽懈怠之时,被对手趁机捉住予以打击,这并算不得什么。舅父其实不必那么心急,父皇春秋鼎盛,储位之归属尚需多年之绸缪运作,岂能旦夕之间便分出胜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之善者,无常形、无常势,敌强我弱、敌弱我强,故而微则无声,巨则汹涌。吾等只需待时而发,顺其自然可也。”
长孙无忌放下手,蹙眉道:“殿下怎会有这般想法?如今之势,已然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是不争,如何逆而夺取、后来居上?”
不过他也承认李治的观点,争还是要争的,却不必争得那么激烈。
李治靠在椅背上,低声说道:“父皇御驾亲征在即,一旦他离开长安,最忌惮只是便是有人趁机在长安搅风搅雨,闹得朝野不靖、人心不稳。这个时候,谁跳的凶,谁就最失分,谁能够顾全大局,谁就更能够得到父皇的青睐。说到底,这储位之归属,不还是父皇心之所属、乾纲独断?”
长孙无忌脸色不大好看,却还是微微颔首。
君在外,众臣协助太子监国,前线战火连天,这个时候最重要便是京畿之稳定,否则一旦波涛汹涌朝局有变,李二陛下如何能够安心征战?
谁让他操心,他就必然事后追究。
李治见到长孙无忌肯听劝,暗暗松了口气,喟然道:“当然,本王也知道舅父这次受委屈了,心中感同身受,同仇敌忾。”
长孙无忌一张脸黑如锅底,想要伸手摸摸额头的伤口,却强自忍住。
岂止是委屈?
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毕竟是曾经的“贞观第一功臣”,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最鼎盛之时就连房玄龄、杜如晦、萧瑀这些个李二陛下的肱骨之臣都不得不退让三分,如今却被一个小辈这般凌虐羞辱,一张面皮简直快要丢尽了。
不过李治能够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赶来慰问,长孙无忌心底还是有几分欣慰的。
朝堂之上,利益争斗、政治较量尽皆冰冷无情,他之所以扶持晋王争储也非是出于甥舅感情,而是单纯为了自己的利益。
但是在利益的背后,能够有几分温情存在,的确令人更能够感受到温暖和愉悦……
然而未等他好好感受这份久违的温馨,便听得李治又说道:“但本王还是想要规劝舅父一句,如论舅父心中如何恨极房俊,都勿要采取哪些毫无底线之手段。本王想要争夺储位,更想要在未来大展宏图建功立业,却绝对不愿意双手沾染了手足兄弟、亲朋故旧的鲜血,踩着一路的尸骸白骨上位。若不得不如此,那本王宁愿放弃争储。”
长孙无忌愕然,不可置信的瞪着李治,放佛头一回认识也似。
本文网址:http://www.66shuku.com/xs/1/1442/1285202.html,手机请浏览:m.66shuku.com/book/1442/ 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