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偷袭
推荐阅读:重生了,回到小县城当豪门、轮回乐园、逆天邪神、踏星、女帝攻略楚倾歌、万相之王、重生之最强剑神、覆汉、国潮1980、夜的命名术、
袁世凯说:“即便说不上毫无胜算,也会失去半壁江山,甚至会发生更糟的局面。”
奕匡说:“既如此,退位也是无可奈何。”
奕匡作为政治老油子,连民国初年爱新觉罗皇族组织的宗社党都不参与,更谈不上为大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外加袁世凯的300万两“金元攻势”,他早就沦陷,默认了清帝退位的结局。
有了庆亲王的态度,袁世凯心中有数,皇族少壮派们更加不足为虑。
袁世凯第二天便率领自己的所有内阁成员在御前会议上奏请了退位一事。
“那年冬天,就是这个隆冬时节,冷风一个劲儿往人骨头缝里钻,天上下着大雪,空气中都是一股子凄凉味道,”袁世凯在御座前,慢慢给隆裕太后讲着,“断头台,立在广场中间,铡刀悬在上面,有七八米高,还能看见冻着的血闪着骇人的光。”
袁世凯身后,所有内阁亲信都低着头,而几位皇室少壮派则紧张地竖起了耳朵。
“四周都是围观的人,大家哪里见过国王被砍掉脑袋?全城的百姓都涌了出来。国王路易十六和玛丽王后被绑着走出来,看两人面色,往常十分的白净只剩半分。被按在断头台上时,路易十六还在挣扎,不过被刽子手死死按住。”
别说路易十六脸上没了血色,此时御座上的隆裕太后也吓得面色发白,好在她涂了很重的脂粉,别人看不出来。
“说下去啊,袁世凯。”隆裕道。
袁世凯顿了顿,接着说:“时辰到了,监斩官却没有下令放下铡刀,而是让围观的百姓好好地多看了看国王的脸。听说等待死亡是最可怕的,可能路易十六都想要铡刀快点下来。确是没有等多久,刀就下来了,咔嚓一声,一颗大好的头颅就落了地。”
隆裕太后脸色更白了,“真,真的就在大庭广众之下被砍了头?”
袁世凯说:“太后,微臣没有半句虚言,您可以问法国公使。”
一旁的肃亲王善耆怒道:“大胆!袁世凯,你这是在胁迫太后!欺君罔上!你眼里还有没有圣上?”
袁世凯心中笑了笑,我心里要是还有皇上、有大清,会给你们讲这种故事?
“肃亲王,”袁世凯说,“我向精通科学的李谕打听过,人的脑袋被砍下来后还有没有意识?会不会感觉到疼?您猜他怎么回答。”
善耆没有搭话,载沣的弟弟载洵问道:“难道脑袋掉了都不会立刻死?”
袁世凯说:“李谕告诉我,就是在法国大革命时,他们还砍了一个搞化学的科学家。那人给监斩官商量好了,他的脑袋掉下来后,会向其眨眼睛。监斩官数了数,一共眨了十一下。郡王,您说会不会立刻死。”
这句话说出来震慑效果太大了。
旧社会在刑罚执行方面非常残忍,比如有人被腰斩蘸着血写了七个半“惨”字之类。实际上比这可怕的还有的是,只不过许多已经不是单纯的残忍,而是恐怖加瘆人,压根无法言说。
在场的人肯定都有所了解,但人头落地还会眨眼实在出乎意料。
隆裕抬起手摸了摸自己的脖子,说:“南方的革命党不是都标榜民主嘛,他们怎么会这么血腥?”
袁世凯听了很无语,这是民不民主的事?
载洵此前被哥哥摄政王载沣任命为海军大臣,大声怒道:“再和他们打就是!这帮南蛮子,怕了他们不成!我们身上还留着爱新觉罗先祖的血,当年是怎么打的,我们就再打一次!”
袁世凯耐心解释:“郡王,您知道什么是膛线吗,知道什么是弹着点吗,知道什么是步炮协同吗?”
载洵一问三不知:“我……”
袁世凯说:“这都不知道,您怎么打仗?靠着口舌之利是打不赢革命党的。”
载洵说:“你们北洋军是干什么吃的?”
合着还得靠我们北洋军呗?袁世凯根本不跟他生气,说道:“郡王,一个月前咱就商量过这事儿。我说了,只要朝廷给足军饷,我可以荡平乱党。可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军饷哪?您总不能让前线的战士饿着肚子上战场吧?”
朝堂上的一众满族亲贵都有点挂不住脸。
袁世凯接着说:“而且,我收到了密电,自从孙文回来后,南方的气焰更盛,如果不赶紧退位,他们就会选择北伐,那时候……”
隆裕太后说:“一点缓和的余地都没有吗?虚君共和……”
袁世凯打断她:“太后,早就不可能了。”
隆裕颓然叹了口气:“我要再想想。”
袁世凯说:“您可得快一点。”
出了宫,袁世凯骑着马回家时,刚路过东兴楼饭庄,旁边一颗炸弹突然爆炸。
受惊的马疯狂窜了出去,快到锡拉胡同时,倒地而亡。
袁世凯也吓得够呛,几个亲兵追得气喘吁吁。袁世凯扑了扑衣服,竟然只有一点皮外伤。
段祺瑞第一个赶到:“大帅,是皇族少壮派搞的鬼。”
“话可不要乱说。”袁世凯道。
“绝不会出错!”段祺瑞斩钉截铁道,“这些人在咱们面前搞枪枪炮炮,就像小儿一般,我的人发现了良弼在附近动手脚。”
良弼作为爱新觉罗皇族的年轻一派,算是少数有点上进心的,曾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读过书,还是皇族宗社党的领导人物。
袁世凯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段祺瑞说:“属下明白。”
在朝廷这么多年,袁世凯对爱新觉罗少壮派的拿捏实在太准了,他说:“他们这些人其实心里怕得很,只对付良弼就够了。”
北洋方面很快派出了一个叫做彭家珍的年轻人执行爆炸任务,他精准炸到良弼,可惜自己也在爆炸中身亡。
良弼两日后伤重而亡,临死前他说:“炸我者,英雄也。我死,大清遂亡!”
一语成谶。但实际上不管他死不死,大清都得死。
真要说,良弼的死最大的效果就是让那些叫嚣着反对议和的皇族再也没有一个敢开口。
奕匡说:“既如此,退位也是无可奈何。”
奕匡作为政治老油子,连民国初年爱新觉罗皇族组织的宗社党都不参与,更谈不上为大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外加袁世凯的300万两“金元攻势”,他早就沦陷,默认了清帝退位的结局。
有了庆亲王的态度,袁世凯心中有数,皇族少壮派们更加不足为虑。
袁世凯第二天便率领自己的所有内阁成员在御前会议上奏请了退位一事。
“那年冬天,就是这个隆冬时节,冷风一个劲儿往人骨头缝里钻,天上下着大雪,空气中都是一股子凄凉味道,”袁世凯在御座前,慢慢给隆裕太后讲着,“断头台,立在广场中间,铡刀悬在上面,有七八米高,还能看见冻着的血闪着骇人的光。”
袁世凯身后,所有内阁亲信都低着头,而几位皇室少壮派则紧张地竖起了耳朵。
“四周都是围观的人,大家哪里见过国王被砍掉脑袋?全城的百姓都涌了出来。国王路易十六和玛丽王后被绑着走出来,看两人面色,往常十分的白净只剩半分。被按在断头台上时,路易十六还在挣扎,不过被刽子手死死按住。”
别说路易十六脸上没了血色,此时御座上的隆裕太后也吓得面色发白,好在她涂了很重的脂粉,别人看不出来。
“说下去啊,袁世凯。”隆裕道。
袁世凯顿了顿,接着说:“时辰到了,监斩官却没有下令放下铡刀,而是让围观的百姓好好地多看了看国王的脸。听说等待死亡是最可怕的,可能路易十六都想要铡刀快点下来。确是没有等多久,刀就下来了,咔嚓一声,一颗大好的头颅就落了地。”
隆裕太后脸色更白了,“真,真的就在大庭广众之下被砍了头?”
袁世凯说:“太后,微臣没有半句虚言,您可以问法国公使。”
一旁的肃亲王善耆怒道:“大胆!袁世凯,你这是在胁迫太后!欺君罔上!你眼里还有没有圣上?”
袁世凯心中笑了笑,我心里要是还有皇上、有大清,会给你们讲这种故事?
“肃亲王,”袁世凯说,“我向精通科学的李谕打听过,人的脑袋被砍下来后还有没有意识?会不会感觉到疼?您猜他怎么回答。”
善耆没有搭话,载沣的弟弟载洵问道:“难道脑袋掉了都不会立刻死?”
袁世凯说:“李谕告诉我,就是在法国大革命时,他们还砍了一个搞化学的科学家。那人给监斩官商量好了,他的脑袋掉下来后,会向其眨眼睛。监斩官数了数,一共眨了十一下。郡王,您说会不会立刻死。”
这句话说出来震慑效果太大了。
旧社会在刑罚执行方面非常残忍,比如有人被腰斩蘸着血写了七个半“惨”字之类。实际上比这可怕的还有的是,只不过许多已经不是单纯的残忍,而是恐怖加瘆人,压根无法言说。
在场的人肯定都有所了解,但人头落地还会眨眼实在出乎意料。
隆裕抬起手摸了摸自己的脖子,说:“南方的革命党不是都标榜民主嘛,他们怎么会这么血腥?”
袁世凯听了很无语,这是民不民主的事?
载洵此前被哥哥摄政王载沣任命为海军大臣,大声怒道:“再和他们打就是!这帮南蛮子,怕了他们不成!我们身上还留着爱新觉罗先祖的血,当年是怎么打的,我们就再打一次!”
袁世凯耐心解释:“郡王,您知道什么是膛线吗,知道什么是弹着点吗,知道什么是步炮协同吗?”
载洵一问三不知:“我……”
袁世凯说:“这都不知道,您怎么打仗?靠着口舌之利是打不赢革命党的。”
载洵说:“你们北洋军是干什么吃的?”
合着还得靠我们北洋军呗?袁世凯根本不跟他生气,说道:“郡王,一个月前咱就商量过这事儿。我说了,只要朝廷给足军饷,我可以荡平乱党。可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军饷哪?您总不能让前线的战士饿着肚子上战场吧?”
朝堂上的一众满族亲贵都有点挂不住脸。
袁世凯接着说:“而且,我收到了密电,自从孙文回来后,南方的气焰更盛,如果不赶紧退位,他们就会选择北伐,那时候……”
隆裕太后说:“一点缓和的余地都没有吗?虚君共和……”
袁世凯打断她:“太后,早就不可能了。”
隆裕颓然叹了口气:“我要再想想。”
袁世凯说:“您可得快一点。”
出了宫,袁世凯骑着马回家时,刚路过东兴楼饭庄,旁边一颗炸弹突然爆炸。
受惊的马疯狂窜了出去,快到锡拉胡同时,倒地而亡。
袁世凯也吓得够呛,几个亲兵追得气喘吁吁。袁世凯扑了扑衣服,竟然只有一点皮外伤。
段祺瑞第一个赶到:“大帅,是皇族少壮派搞的鬼。”
“话可不要乱说。”袁世凯道。
“绝不会出错!”段祺瑞斩钉截铁道,“这些人在咱们面前搞枪枪炮炮,就像小儿一般,我的人发现了良弼在附近动手脚。”
良弼作为爱新觉罗皇族的年轻一派,算是少数有点上进心的,曾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读过书,还是皇族宗社党的领导人物。
袁世凯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段祺瑞说:“属下明白。”
在朝廷这么多年,袁世凯对爱新觉罗少壮派的拿捏实在太准了,他说:“他们这些人其实心里怕得很,只对付良弼就够了。”
北洋方面很快派出了一个叫做彭家珍的年轻人执行爆炸任务,他精准炸到良弼,可惜自己也在爆炸中身亡。
良弼两日后伤重而亡,临死前他说:“炸我者,英雄也。我死,大清遂亡!”
一语成谶。但实际上不管他死不死,大清都得死。
真要说,良弼的死最大的效果就是让那些叫嚣着反对议和的皇族再也没有一个敢开口。
本文网址:http://www.66shuku.com/xs/1/1016/794061.html,手机请浏览:m.66shuku.com/book/1016/ 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